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别推荐张国海老师文章:修炼“无我”境界与“玄德”品格

(2025-11-11 11:03:37)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特别推荐张国海老师文章:修炼“无我”境界与“玄德”品格

 1189,我们书院260余位师生和家长跟随大家长汉风先生踏访中国运河之都——淮安。这里唐代宋代元代明代和清运河沿线的重要漕运枢纽,也是连接江淮与中原的军事、商业重镇,地位举足轻重。在游学过程中,我们有两次机会在现场聆听了先生的赋能讲学,受益良多,收获满满。

8日下午,先生在吴承恩故居广场上为我们做了第一场分享。先生,当下的蒙蒙细雨是为我们的游学助兴,是一种能量输入。我们此行的目的,不仅是获取知识与信息——因为知识仅停留在记忆系统,而能量能真正融入生命系统。有能量的人能够掌控内心,做到心能转境,保持欢喜,从而获得更大的能量加持。

吴承恩著的《西游记》是一部经典著作,我们都耳熟能详。为何要读经典?因为经典是能量最大、智慧最高的书籍,一部经典胜读杂书万卷。经典记录的是圣贤的思想,读经的益处在于,每多读一遍能量便增加一分。于我而言,少年时读《西游记》,始终将它当作一部纯粹的神话小说。书中稀奇古怪的故事情节、形态各异的神魔人物,在我看来都充满了荒诞感,只当作消遣品读,从未深究背后深意。直到进入书院,这份认知才被彻底改写

第一次是在志愿者成长营活动中,先生给我们放映了电视剧《西游记》的片段并加以解读;第二次是在中华智慧女子研修班,伴随着《敢问路在何方》的旋律,先生深入剖析作品内涵。两次经历层层递进,让我终于读懂了这部经典超越神话故事的真正意义与核心价值。

先生说在《西游记》中,师徒五人各有象征意义:唐僧:象征如如不动的道心,目标恒定,为众生取经,心的稳定性使其能量强大孙悟空:象征易动的心念,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猪八戒:象征贪心或欲心,是人们欲望的体现。 沙僧:象征安定但略带愚痴的心,虽静定却需懂得变化。白龙马:象征毅力,坚持可将毅力转化为定力,开启智慧。

 我们的人生如取经之路,途中的妖魔鬼怪皆源自内心——心乱则生魔,心定能除妖。成佛之道在于做到抱一精进。只要我们秉持无我利他的理念,就能像西游师徒一样成圣成佛,最终去往光明世界。

  先生说,经典一般都讲两件事:一是社会和生命的规律二是人生的真相。吴承恩先生的《西游记》正是通过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揭示人生真相——师徒四人加白龙马,其实写的都是一个人,即我们的心。正如一句话所言心是一切的根源。回到心的本质,它是一切的根源。若想改变现状,答案便是爱——无分别的爱。圣贤、佛菩萨的爱没有分别,他们爱所有人。因此,改变命运应从扩大自己的爱开始,践行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教诲

   我们今日来到此地,从吴承恩先生的这部小说中了悟生命的真相。人生是一所生命大学,最终我们要在离开人生列车时,获得大道的通行证,去往光明的世界。最后,先生在淅淅沥沥的冬雨中带领我们,以恭敬的姿态,向吴承恩及《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等人物三鞠躬,表达我们的敬意。先生希望通过参访《西游记》作者的故居,了解他的故事,引导参与者了悟生命的真谛,求取人生的真经,并为民族复兴国家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119日,我们参观了周恩来故居和纪念馆,深入了解了周总理的一生。他自幼诵读圣贤书,14岁便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大志向如灯塔照亮人生的航程,为人生锚定方向。先生在周总理雕像纪念馆为我们赋能时提出,书院弟子要做三好学生:德行好品质好习惯好。我们彭城书院走的是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之路,是传承5000年文明之路,更是爱国之路。我们怀着对周总理的崇敬之心,秉修炼无我境界与玄德品格,以立德为先、品质为要、习惯为基,将修身融入日常,并以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为念,传承伟人精神。

 吴承恩拿笔当利器,在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里,把人心的真实面目拆解得明明白白,让《西游记》成了能滋养心灵、给人力量的经典;周恩来把自己活成了火把,在风雨飘摇的年代里,一辈子坚守着救国救民的初心,用实际行动把无我利他的境界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两位先贤虽然生在不同时代,但都给咱们民族留下了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对初心的坚守、对使命的执着,真的让我打心底里敬佩。

往后,我也以他们为榜样,在修炼自身中沉淀好德行,在日常行动中传递正能量,不辜负先贤和先生的教导,也不辜负这个时代,担负起和谐身心、和谐家庭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责任。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说明:题图为本文作者(左二)与书院志愿者协会会长穆忠良老师,在中国漕运博物馆参观交流。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15组成员、2024级国学班弟子、志愿者协会副会长、立志班家长 张国海。邮箱收稿日期:2025119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