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磅阅读(杨可可):接纳·转念·成长

(2025-10-15 13:44:32)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重磅阅读(杨可可):接纳·转念·成长    秋雨带着渐浓的寒意洒落,整个十一假期,徐州被“淅淅沥沥”的秋雨染的灰蒙蒙的,让人感到闷闷的。而对于书院人而言,我们则对这个假期充满了期待,因为我们都知道每到这个时候,书院总会有各种培训班,让我们远离世俗的喧嚣,得一片清净的道场,链接大道的能量,聆听先生的教诲,提升生命能量。这个假期也不例外,满怀期待,为期两天的第31期中华智慧女子研修班终于在10月7日开班了。

从九月发布公告开始,我在第一时间就报了名,也在为之做好充分准备。我推掉了朋友邀约的一起出游,而带着孩子回娘家小住,和夫君回老家走亲戚,陪父母和公婆一起过中秋节,然后去单位值班。我把该做的事都尽心尽力的做好,一切准备就绪,就为了全身心投入到两天的研修班学习中。这也验证了先生所说的“只要我们的发心是正念,一切力量都会来加持我们”。

此次研修班先生做了六次赋能讲座,分别是《“她时代”下当代女性的人生追求》《柔弱胜刚强》《连根杨根 根深叶茂》《改变的力量》《做个好母亲便是大事业》《家和万事兴》。这些课程在子衿学堂、家长学堂、师资班、国学班上,先生有些也讲过,但我们为什么还要听呢?因为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场域不同,先生讲的内容也不一样,我们的感悟和收获也不一样。只要我们怀着敬畏心、恭敬心、空杯心去聆听,每一次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也会有更多的感触和成长。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走进书院,一直跟随书院,抱一精进,都会越来越好,越来越法喜充满的原因。

中华智慧女子,并非单指才情卓绝的女性,更是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兼具内心韧性、处世智慧与家国情怀的女性群体。身为女子,一生中我们会有不同的身份,女儿、妻子、母亲、祖母或外祖母、曾祖母……不管在那个阶段,其实我们都是我们自己,那在当代“她时代”下,我们如何做一位“中华智慧女子”呢?在书院,先生把方法都给了我们,“修己而不责人”“做合道的自己”,我们只要老实听话实干去践行,就能“万事顺遂”。

首先作为女儿,我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虽然家里不算富裕,但父母都很勤劳精进,也算是在无忧无虑中长大。在学习方面,父母总是给予我们最大的支持,小时候父母经常对我们姊妹三人说“只要你们有能力学习,不管家里有多困难,砸锅卖铁都会供你们上学。”所以,从小我也比较努力刻苦,认真完成自己的功课,帮助父母做家务,照顾妹妹。长大了也是选择父母希望我走地路,很少让他们为我操心。

我的母亲是一个特别勤劳善良、有爱心,脾气比较急躁的人。有时跟母亲相处,我也会把同样不好的情绪回怼给她,惹她伤心。先生说,对父母尽孝,不仅要孝其身、孝其心,还要孝其志、孝其慧。随着跟书院链接越来越深,先生带着我们连根养根,不断跟父母做清理,现在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恩,渐渐也化解了与父母的所有“卡点”,对父母多了一份爱心和耐心,让他们生活的更顺心,更顺意。父母对我也渐渐多了些依赖和放心。我想这应该就是“孝”的真正意义所在吧。

其次作为妻子。先生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处在五伦关系之中——“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而五伦之始,就是夫妇。夫妻关系和睦,才会家和,家和才会万事兴。我与夫君是大学同学,相识到现在近20年了,以前却总是“小吵不断”,典型的“相爱相杀”。我总是抱怨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父母、孩子、兄弟姐妹,甚至是朋友身上,就是不够关心我,感觉自己对他而言就是一个外人。于是常常“没事找事”,自己还很委屈。先生总是教导我们要向内求,去关注自己的内心,要学习水的品质,柔弱、谦下、包容、广大,要用放大镜去看家人的优点。

现在的我回过头来才发现,不用放大镜,就发现夫君身上有很多优点。他是一个正直善良孝顺的人,尤其是对我的父母也非常的孝顺。在教育孩子方面,他总说,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要局限于眼前的得失,而我总是抱怨他对孩子教育“不上心”。现在能够进入书院修身,提高了自己的格局,开阔了眼界,放宽了心量,才明白子慕老师说的“我们家里的夫君就算没修身,他的境界也比我们高”这句话的含义。何况我家夫君还是一个一起陪我读《道德经》,陪孩子读《中庸》、读《古文观止》,自己还在不断学习的人呢?以前总自以为是,不断地去外求,当我不再去苛求的时候,才发现幸福原来就在自己身边。感恩夫君一路的相伴,包容我的小脾气,支持我进入书院修身学习,我要努力做好自己,让夫君对我刮目相看,争取早日把他也带进书院,成为一辈子的同学。

然后是作为母亲,先生常说,“一个好母亲能旺三代”“做个好母亲便是大事业”。在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持证上岗,唯独我们做父母是不需要考证的,这也是我进入书院后才有的认知。我常常在思考,我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吗?从吃穿住行到学习,每一样我都给孩子准备的井井有条,也大都可以满足她们的需求。可随着孩子们长大,开始看孩子不顺眼,觉得她们脾气大、习惯差,还不听话,我看到的都是孩子的缺点,对孩子说教甚至打骂,亲子关系也“剑拔弩张”。而我还自以为是地认为,我小时候就是这样长大的,不也长得很好嘛,这样教育有什么问题?

幸亏有福报走进书院,聆听先生得教诲,我才开始转念。先生常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要行不言之教”,而我总是把唠叨、控制挂在嘴边,孩子如何能自律?前段时间听一然老师讲过一句话,她说“我们家庭的传承,不只是要把好的品质、好的东西传给孩子,还有我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要到我们这一代就停止,不要再传给孩子,更不要再一代代的传下去了”。这就话对我触动很大,我也知道其实孩子现在出现的问题就是我自己身上有的问题,而且是我特别想要改掉的问题。如果没有书院和先生,我可能还会一直这样愚昧无知下去,结果也不得而知。所以我特别感恩先生,让我知道“我好了孩子就好了”“我是一切的根源”,想要改变周围的世界只有好好修身、好好做六实这条路。我也相信孩子从小在书院长大,学习圣贤智慧,树立远大志向、家国情怀,她们一定会成为“中华智慧女子”。

先生常说人有两次生命的出世:一次是肉体的出生,一次是灵魂的觉醒。而我的生命自从进入书院便开启了灵魂的觉醒,虽然进入书院才两年的时间,但她带给了我太多的感动、感恩、震撼、能量和转变……感恩每一次活动里那一位位“红马甲”,以及在背后默默付出的志愿者协会的同修们。还有正在崛起、融入书院这个大家庭的新生力量——2025级国学班的同修们。这一生中,我们能有机会去接触传统文化,能有机会在彭城书院这样的道场,能有恩师汉风先生在引领我们前行,有那么多可爱的大德的同修们一起同行,我们是何其的有幸。让我们且行且珍惜。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14小组成员2025级国学班弟子、子衿学堂弟子、新闻中心视频组成员、第四届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启蒙班及立志班小弟子家长 杨可可。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1014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