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别推荐夏芳婷老师文章:微信里的温暖滋养着我的四季

(2025-09-21 18:49:59)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特别推荐夏芳婷老师文章:微信里的温暖滋养着我的四季

处暑过后的清晨,依然暑气未消,秋凉未至。做罢拳操舞回家,路过一片草坪,便瞧见草坪上白茫茫的露水,在草尖上闪烁着细碎的光芒。让整个草坪像是铺上了一层晶莹的绒毯,又似一层薄薄的白露。猛然想起白露节气将至,又会收到先生的节气寄语,温软的欢喜就从心底漫开来。

回到家中,打开手机微信,再次阅读先生发给我的信息,虽然曾无数次的阅读,但每次阅读都会引发心灵的悸动。而此刻我想摘录几段信息,渴望能链接到先生的智慧能量。

2024年5月1日,收到先生的第一条信息,先生写道:芳婷老师您好,感恩生命中有您,感恩书院有您,感恩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队伍中有您。有了您,我的人生更加幸运。有了您,书院的事业更加顺利,有了您,民族文化更加自信。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我们手牵手,一起走!我们牵手相伴到永远,一世解脱到永远,在五一节来临之际,在书院17周年之日。祝您节日快乐,阖家幸福,万事顺意!

这段文字后面还有一张动态的吉祥图片,至今仍在手机里波光粼粼的旋转,收到这条信息时,内心触动非常大,在给先生回信息的时候,手指都是颤抖的。我写道读先生的祝福,瞬间泪目。我知道先生每天有多事要做,即便这样,还单独发来祝福。生命中曾接到过无数祝福,只有今天的祝福让我泪目感动,我会把这份祝福珍藏起来。让时刻提醒我,我是先生的弟子,做先生要求做的事业,不负先生的教诲感恩生命中遇见先生,感恩书院让我活成我喜欢的样子。同时也祝祝福先生师母身体健康,幸福喜乐。

2025年4月20日,先生发来谷雨节气的祝福乙巳谷雨,晨安胜意,雨生百谷,福临天下,岸芷汀兰,郁郁葱葱。他希望他的弟子们都能如兰花般高洁清雅,郁郁葱葱,福临天下,但独独忘了自己我给先生回信感恩先生。弟子知道先生每天都奔波在各地讲学弘道,就是再忙碌,也记挂着弟子。弟子惟愿先生每天、每分、每秒都健康平安!

2025年5月17日,先生在当晚的六实打卡感悟中特别将我感悟文章《先生,您的笔记本上是否有我的名字》进行了讲述其中有句话先生这样写因为我的原因给您的生活带来了困扰,我很抱歉这句抱歉给我的震撼太大了。先生在我的心里一直都是大师级的存在。还是如此地虚怀若谷,谦逊低调。读完先生的感悟,我觉得有很多话想对先生说。又怕说得不好,又怕打扰先生。思来想去就是睡不着。最后还是鼓起勇气在夜晚11:37分给先生发了短信

我写尊敬的先生,看看了您今晚的感悟,真是五味杂陈,惭愧、感恩、欢喜、内疚,有好多话想对您说。又找不到合适的话语表达,只能对先生说,今后一定老实听话实修、实干,成为一个值得被先生写在笔记本上的人。深深地感念!感恩先生,祝夜梦吉祥正忐忑着是否打扰到先生,就收到了先生的回信。先生说的名字已经在笔记本上了,希望继续抱一精进,让我们牵手相伴到永远,一世解脱到永远。看到这些话语,我觉得什么样的文字都无法表达我的感恩!感谢!只给先生回了句:先生!跟着您真好!

最让我意外的是5月20日上午8:35分,先生将蕊静老师5月19日的打卡内容发给我,蕊静老师这样写到: 今天重温先生昨天的日记,夏芳婷老师关于“名字是否被记录”的叩问,让我久久沉思。《道德经》言“名可名,非常名”,我们总渴望被看见,像孩童般执着于“名”的存在。夏老师从纠结“笔记本上是否有我”到自问“我为书院贡献过什么”,这一转念恰似破茧——当注意力从“求名”转向“问道”,心灵便获得了真正的自由。想起老子“名与身孰亲”的诘问。我们常把自我价值系于外界的认可,却忘了修道本是向内行走的旅程。夏老师顿悟时的发愿令人动容:“扎根书院,从小事做起。”这种不争之德,反而让她的名字在先生心中刻得更深。这多像“无为而无不为”的隐喻——当放下对名的执着,实修的光辉自然会被看见。最触动我的是日记中修道共同体的温度。每月一信、共修分享,如同星火相映,让每个人的觉悟都成为照亮他人的光。在这样的场域里,名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守护着那份与道同行的纯粹。夜深人静,我望着笔记本上自己的名字哑然失笑。墨迹终会褪色,但若此心能与先生相印、与道共振,无名何妨?不如学那溪水,润物无声,奔流不息。

蕊静老师的感悟,文字直白却有力量,无论是思想高度,实修践行还是心性成长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也让我对名可名,非常名”“名与身孰亲等经典语句,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了解了先生的良苦用心他是告诫弟子,莫要执象而行,放下对名利的执着,专注内心思维的提升。只要脚踏实地、知行合一,合道而行道的光辉就会自然显现,所愿也会不求自来。虽然当时想了很多,但给先生的回信还是用了蕊静老师的话。我写到:若此心能与先生相应,与道共振,无名何妨?不如学那溪水,润物无声,奔流不息。蕊静老师的话。令我动容,敬爱的先生,这也是我往后余生为之努力的方向。感恩先生,我爱您。

8月7日,立秋节气,先生在寄语中殷切的希望弟子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以无我之心纳天地以厚德之行载岁月也告诫弟子,人生收获皆由播种与付出决定。种善因得善果,种下大道的种子,就能收获大道的玄妙。

尊敬的先生,弟子知道无论您如何的忙碌,对弟子们的关爱、牵挂、链接教诲却从不缺席。大群共修、国学讲堂、家长学堂,子衿学堂、二十四节气茶会等众多活动,您都用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热爱是既能为大事全力以赴,也能为小事一丝不苟。

如今秋分节气将至,又会收到您的寄语。先生您知道吗?这已成了这个季节里最温柔的存在和最美好的等待,是您用二十四节气的温柔叮嘱殷殷祝福为我们架起了一座“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的桥梁往后的日子,定不负先生的嘱托,在知行合一修身正道的路上坚定前行。也惟愿先生在奔波的路上多珍重,健康喜乐!

感恩先生,感恩书院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1组成员志愿者协会义工 夏芳婷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9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