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孙月美老师文章:生活是最好的修行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今早五点刚过,晨曦微露,像往常一样,我来到户外做拳操舞。立秋后的八月清晨,凉风拂面,此刻的大地还在沉睡中,小区的人们也大多还在睡梦中,而我却已经和参加早共修的老师们一起,行走在成为天人合一的高速公路上了。
一如往常,我会把当天书院微信公众号的文章转发到启蒙班的班级群。今天公众号发表的是我们六实研修一组老师的每月一信。其中有一篇特别推荐是李姣老师的文章。当我打开时发现文章不完整,只是一小段文字。当下的想法就是应该是推送时微信平台出现了意外。负责书院公众号后台编辑的陈泳汐老师我是熟知的,她工作认真负责,细致全面。公众号文章的题图、音乐她都是选了又选的。记得有一天晚上,泳汐老师排版第二天要发表的文章,需要我的一张教学照片。她联系到我,结果我也没有,接着她又联系了暑假立志班的实习编辑。当泳汐老师把照片转发给我时,已经接近凌晨了。日复一日,三年来泳汐老师不知道有多少次是工作到凌晨。每次想到她,都是既随喜又心疼。
书院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像泳汐老师一样的老师呢?因为我们的大家长、敬爱的先生,就是这样做的。先生常讲;说到不如做到,知而不行等于零,学而不用等于空。让书院老师做的,他自己早已经做到,而且还要做得更好。他说,只有这样,才不辜负“书院大家长”的称谓。
先生就是抱一精进的榜样。十九年来,节气茶会连续举办了四百多场;《道德经》也分享到了第八轮;我们参加六实的老师要写每月一信,而先生每天的六实感悟可以称之为“每日一信”;先生说要把自己每天的六实打卡感悟分享给大家,从2024年2月1日开始至今,没有落过一天……先生这几年经历过疫情、经历过手机丢失,有时还会遇到飞机晚点、网络不通畅,可能还有一些我不知道的特殊情况,但是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先生始终是道心不变,初心不改。在书院新闻中心成立之前,在子慕老师和泳汐老师接手书院公众号运作之前,所有的文章修改、编辑和发表都是先生一人完成。这些都是常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先生做了一年又一年。今天微信公众号平台都出现了意外情况,让我想到先生经手的事却总是那么妥帖顺畅。《道德经》有言:“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先生总是身体力行、行为示范,总是在行不言之教。
反观自己,真是无限惭愧。昨天古琴班班长艳秋老师发来短信,询问我古琴班三周年庆的曲子练得怎样了。而我只能如实回复:自从放假以来,几乎没怎么练琴。当下觉知就要当下改过。我找出搁置的琴谱,燃香一支,端坐、调息、静心,然后抚琴。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淌着。祭神如神在,一直以来不能连贯弹奏的曲子,居然能完整的弹下来了,老实听话实干真得会有收获。
我知道,机遇永远眷顾踏实勤奋、知行合一的人。道理简单明了,但为什么做不到呢?因为,这里隔着一个东西,叫欲望。有时,明知道是这么回事,但还是被欲望牵引,身不由己。先生常讲,有欲望也是正常的,对于欲望不要压制,要慢慢调服。因为,凡是我们想控制的,其实都控制了我们。人调服欲望的能力,与自己的德行成正比。但德行不是知道与说到就有了,而要做到才能累积出来。道是行出来的,德是顺道而为长养出来的,这就是修行的奥秘。了解了奥秘,多说无益,只有付诸行动。
生活是最好的修行,所以,真修行不在禅房,而在日常。真修行不仅是做功课——功课只是形式,目的是把原本胡思乱想、胡作非为的时间,拿来练觉知;等有了觉知,才能练定静。所谓“定静”就是念起即觉,而且觉而不随。有了定静的功夫,才能无论善缘恶缘、顺境逆境,心都是安稳的。心安稳,命根才会稳。所以,带着觉知的心,无论做什么都是修行,真修行从不拘泥于形式,关键是炼心。
感恩所有的遇见!感恩先生的智慧引领!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1组成员、志愿者协会骨干义工、国学启蒙班主班教师、2022级国学班弟子、古琴研修班弟子 孙月美。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