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如何管教孩子”转向“如何修养自己”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2025年9月6日,在彭城书院聆听了汉风先生 《<论语>中的教育观及其当代价值 》的讲座,顿感醍醐灌顶。先生的教诲解决了我养育孩子过程中的困惑,让我明白了教育孩子要“行不言之教;以我之修,育子之德”。
我们生活在一个教育焦虑弥漫的时代,父母们疲于奔命地将孩子送往各种培训班、辅导班、兴趣班,试图通过外部资源的堆砌,塑造一个“完美后代”。这种向外求索的教育模式,恰如缘木求鱼,不仅使父母精疲力竭,更让孩子失去了成长的本真乐趣。当代家庭教育中的诸多问题,根源往往不在孩子,而在父母自身修养的缺失。一个自己沉迷手机的父母如何要求孩子远离电子产品?一个不爱学习的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求知欲?一个缺乏自律的父母如何教导孩子自我管理?《论语·颜渊》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诲,在家庭教育领域有着最为直接的应用价值。
先生说”教育的第一步不是如何去教育他人,而是如何修养自己”。在家庭教育中,这种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表演,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持续实践。父母对待工作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面对挫折时的心态,无时无刻不在向孩子传递着价值观和人生观,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内在气质。
从“如何管教孩子”转向“如何修养自己”,父母应当定期反思:我希望孩子拥有的品质,我自己具备了多少?我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我自己能否做到?其次,需要创建家庭修习氛围,如设立家庭阅读时间、共同参与公益活动、开展传统文化学习等,让教育在无形中发生。最重要的是,父母应当拥抱孩子的不完美,诚实面对自身的局限,与孩子共同成长。这种持续自我完善的意识,正是父母最应该传承给孩子的精神财富。
先生说“我好了,孩子就好了,家庭就好了,世界就好了!”这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哲学。在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回归《论语》的智慧,认识到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养。唯有通过“修己”才能实现“安人”,通过“自立”才能达到“立人”。让我们在圣贤思想的引领下抱一精进,实修实干,累积自己的厚德滋养孩子的人生。如此,我们不仅是在教育下一代,更是在参与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为这个浮躁的时代注入一份宁静而深远的力量。
始终铭记 汉风先生说的“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养”。以我之修,育子之德 !感恩先生,感恩书院!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第94期童蒙养正2-2班小弟子李维哲家长。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