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场秋日里的教育觉醒

(2025-09-15 18:04:10)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一场秋日里的教育觉醒

秋风初起,彭城书院的明德操场上已有几分凉意。200596日早晨八点多钟,在近两百位家长热烈掌声中。汉风先生谦恭而微笑地走向讲台,像往常一样鞠躬向各位家长问好。

先生慈悲仁爱,谦和幽默,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他将《论语》中“因材施教”的思想与当下父母盲目跟风报辅导班的现象对照“学而不思则罔”与填鸭式教育对比“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与学习内驱力的培养相联系……在场家长时而惊叹,时而鼓掌,在这场古今对话中,许多人脸上浮现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先生这句朴实无华的话,道破了教育的天机。这不是一句鸡汤式的口号,而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洞察。在焦虑驱动的教育竞争中,父母们往往将全部精力投射到孩子身上,却忽视了最关键的一点:教育不是单向度的灌输,而是生命与生命的相互映照;不是焦虑的转嫁,而是成长的同行。

《论语》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教诲,在教育语境下获得了全新解读。父母自身的精神成长轨迹,才是孩子最真实的教育环境。一个不断学习的家长,自然会在家中营造出求知的氛围;一个内心充盈的家长,才能给予孩子安全的情感依托;一个有生命实践的家长,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范例。这种影响远胜于任何刻意为之的教育技巧。

反观当下愈演愈烈的教育内卷,其根源恰在于家长自身的焦虑与迷失。当我们把教育简化为分数与技能的竞争,当我们试图通过透支孩子的童年来换取未来的安全感,我们已然背离了教育的本真。《论语》中“君子不器”的提醒犹如晨钟暮鼓——教育的目标不是将人培养成某种工具,而是唤醒其内在的仁性与智慧。

讲座结束时,秋风依然送爽,但许多家长的目光已有所不同。他们带着一种新的觉悟走出书院——要打破教育的内卷困局,或许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加拼命地卷,而是勇敢地跳出漩涡,为回归教育的本质而奋进。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第74期童蒙养正2-1小弟子戴安澎家长。邮箱收稿日期:202591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