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堂课对于疗愈家庭教育综合症无疑是一剂清心明目的良药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有幸在彭城书院家长学堂的“开学第一课”上,聆听了汉风先生主讲的《〈论语〉中的教育观及其当代价值》。这不仅仅是一堂课,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育儿之路的灯塔寻航。先生从“我们应该相信谁”这一根本问题出发,引领我们穿越两千五百年,与圣人孔子进行了一场关于教育本质的深刻对话。
一、 溯源清本: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成人之教”
二、 方法论鉴:穿越时空的十大教育智慧
先生从《论语》中系统提炼的“圣人教育十大方法”,每一则都直指当下家庭教育的痛点,令人豁然开朗。
1、
2、志存高远与意志笃定:此为成长的“引擎”与“底盘”。帮助孩子树立“成圣成贤”的远大志向,同时用“岁寒松柏”的韧性武装他们,才能让他们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既有方向,又能抗压前行。
3、学而时习与学思并重:这是学习论的“两翼”。强调“知行合一”,鼓励孩子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同时又告诫“学而不思则罔”,培养其独立思考与质疑的精神,避免成为知识的容器。
4、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体现了教育的“公平”与“艺术”。一方面,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受教和成才的可能;另一方面,又要尊重其独特性,为其量身定制成长路径,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其位,发其光”。
5、寓教于乐与诗礼并行:揭示了教育的“方法”与“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启发优于灌输。同时,教育的内容应如“六艺”般全面,兼顾德行(礼乐)、体魄(射御)、文采(书)与科学(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三、 当代价值:于浮躁时代中安顿家教之心
在“内卷”与焦虑盛行的当下,先生的这堂课对于疗愈家庭教育综合症无疑是一剂清心明目的良药。《论语》的智慧告诉我们,教育不是一场短跑竞赛,而是一场静待花开的农业耕耘。
教我们回归本源,在追逐“起跑线”时不忘教育的根本是立德树人。先生教会我们反思自我,从一味要求孩子转变为深刻地自我修行,正己而后化人;教我们保持耐心,用“因材施教”的智慧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而非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孩子;教我们放眼长远,用“志存高远”取代急功近利,培养一个内心丰盈、坚韧不拔的终身学习者。
感恩先生的精彩授课,让我们重新发现了《论语》这座教育智慧的宝库。这堂“开学第一课”,为我们新学期的家庭教育之路指明了方向,安顿了身心。它提醒我们,最好的教育,就蕴藏在祖先的经典之中——那是一种对生命的全面关怀,是一种超越时代的爱与智慧。作为家长,我们当以此为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将自家的书房变成“彭城书院”,将自己修炼成孩子的“第一任圣人”。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