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李远岫老师文章:一次跨越千年的精神对话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期盼已久的“追寻老子的足迹国学之旅”五天游学活动,终于在8月24日这个秋意初显的日子拉开帷幕。自从在书院参加“六实”活动以来,我的内心深处就一直萦绕着一个夙愿:有朝一日能够踏着先哲的足迹,亲身体验老子当年的人生之路。而这次跟随书院圆梦之旅中,有一个特别流程令我格外期待——“玄奘故里”之行。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参观玄奘法师故里的游览,而是一次跨越千年的精神对话。玄奘法师作为将老子《道德经》译为外国文字的第一人,其与道家文化的不解之缘,使得书院特意安排了此次意义非凡的行程。
八月的风裹挟着历史的尘埃,在洛阳偃师这片古老土地上低回。26日清晨我们书院人怀着虔诚的心情步入玄奘故里。这里的一砖一瓦都仿佛在诉说着千年以前的故事。玄奘13岁剃度出家,从此踏上了求法之路。为了学习更多佛教知识,他毅然离开故土,游历全国各地;后来为了追寻佛经的本根,不畏艰险,又毅然踏上了长达十七年的西行取经历程。
站在故居大门前,上方“玄奘故居”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庄严肃穆,两侧匾额上的对联令人肃然起敬:上联“千秋独步佛教慧日”,下联“万里投荒中华脊梁”。这短短十六个字,却道尽了玄奘法师一生的追求与贡献。“中华脊梁”这一崇高称谓,源自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的精辟论述。鲁迅在文中深刻指出:“我们自古以来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四类就是我们中华的脊梁。”而玄奘正是“舍身求法”中的杰出代表。他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对真理的追求,用十七年的艰辛跋涉诠释了什么叫做坚韧不拔,什么叫做舍身求法。
步入大门,“六尘六识”四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令人顿生敬畏之心。这简短的四个字,却蕴含着深厚的佛学智慧,提醒着修行者要超越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束缚,净化六识(眼、耳、鼻、舌、身、意)的执着。站在这里,仿佛能感受到玄奘法师当年在此修行时的那份虔诚与坚定。
先生带领我们齐聚于慈恩堂后的玄奘法师塑像前,举行了一场庄重而神圣的特别活动。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怀着无比恭敬的心情,先向玄奘塑像行三鞠躬礼。每一个鞠躬都深深地弯下腰,每一个起身都带着无限的敬仰。然后依次敬香、奉水、献花,这一切都寄托着我们对先贤的无限追思与崇高敬意。仪式结束后,先生在此为我们做了主题为“抱一精进”的游学赋能讲学。先生的声音庄重而有力,每一个字都深深地敲击着我们的心灵。
先生说道:总括玄奘法师的一生和贡献,堪称“完人”。作为出家的佛教徒,玄奘法师不仅舍身求法,将生死置之度外,而且恪守戒律,物我如一,终生不逾其道;从做学问的角度看,玄奘法师译经传法,培养后学,始终如一,成果辉煌。被大唐帝国视为“国士”后,玄奘法师建言献策,促进中西交往,倡导西域和平,宣传“仁义之风”。在玄奘法师短短的一生中,每时每刻都没有忘记自己出家时的誓言,也每时每刻都在践行自己的誓言,孜孜矻矻,身体力行,其道德人品被全社会奉为楷模。
先生继续深入阐述:玄奘精神就是抱一精进的精神,就是为了众生得到解脱而奉献出自己一切的精神。玄奘精神具有三个特性:一是超越性,二是广泛性,三是恒久性。这种精神超越了生命的形态,超越了国家和种族,超越了不同的信仰,也超越了古今的时空范围,升华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理念。因此,玄奘法师为我们留下的不仅是1335卷煌煌巨著,还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物质文化遗产,更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玄奘精神对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来说都是值得尊敬并大力倡导的,得到了世界各个民族和国家的认同。尽管一千多年过去了,玄奘法师仍被奉为全世界的文化伟人,这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此刻,我们沐浴在玄奘法师的道德光辉里,承接他“抱一精进”的道心。玄奘法师发的是天地心、慈悲心、无我心,他历经上百次的生死考验取得“真经”带回祖国,只为大众能有机会读到真经了悟人生。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这种舍身弘道的坚定信念,让我们每个人都深受感动和启迪。这让我回想起2022年秋季志愿者成长营上,先生让我们观看《大唐玄奘》电影时的情景。
影片中玄奘大师“宁可向西而死,绝不东归而生”的坚定意志和顽强精神,让我感动得泪流满面。那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那种不畏艰险的勇气,那种舍身求法的决心,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而今天,站在玄奘故里玄奘法师像前,我仿佛与玄奘法师穿越千年印心相契。我在心中默默立下誓言:要在书院道德经六实平台,量化自己的神性、佛性、道性,通过无我利他的弘扬传统文化,点亮有缘人的心灯。
最后,先生带领我们在玄奘法师的雕像前,双手合十以恭敬的心,跟着先生庄严宣誓:“尊敬的玄奘法师,我们彭城书院一百五十多位师生不远千里来到您的故里。因为我们崇敬您,因为我们崇敬您的道心,因为您用自己的慈悲,用自己无量的爱,为我们这个民族注入了无穷无尽的能量活力。您是我们的先祖,也是我们的楷模。我们书院人以‘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为己任,就是要传承中华道统,就是要赓续华夏薪火。请您护持我们书院,一路向前,让这一份公益的事业发扬光大。我们也会以您为榜样,抱一精进,无我利他。我们将会看到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中国,看到一个和谐光明的世界,感恩您照亮我们的前路,感恩您为我们留下了用不尽的遗产。也祝福您用自己的能量为人类的和谐注入更多的光和热。”这庄严的誓词在院落中回荡,每一个字都饱含着我们真挚的情感,每一句话都承载着我们坚定的信念。说罢,我们端身正义,整肃衣冠,向玄奘法师行三鞠躬礼,表达我们的恭敬和感恩。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这次玄奘故里之行,不仅是对先贤的瞻仰,更是对自我修行的一次深刻洗礼。行走在玄奘法师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触摸着千年古刹的青砖灰瓦,聆听着先生深入浅出的讲解,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受到了一次彻底的净化。玄奘法师的精神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就像一股清泉,滋润我们干渴的心田;就像一座丰碑,指引我们修行的方向。
在去酒店的路上,我陷入深深的思考。玄奘法师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古传颂的高僧大德,不仅在于他的学识渊博,更在于他的精神崇高。他那种“抱一精进”的修行态度,那种“无我利他”的奉献精神,那种“舍身求法”的坚定信念,我要在书院修身践行中学习和效仿。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漂浮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这样的精神指引,更需要这样的道德楷模。
作为彭城书院的一员,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使命,一种担当。我们要以玄奘法师为榜样,脚踏实地,精进修行,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抱一精进”的精神,在每一寸时空中落地践行“无我利他”的胸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承传中华道统,赓续华夏薪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13组成员、新闻中心义工、家长学堂义工、2020级国学班弟子、子衿学堂弟子、古琴研修班弟子·李远岫。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