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老子的足迹(四):登临老子归隐地——老君山

标签:
文化 |
分类: 游历情怀 |

到了中天门,我们徒步登山,经十里花屏到达玉皇顶的金殿。一路在云雾里穿行,视线所及有时不足十米,那些悬崖峭壁、奇松怪石、飞鸟山花等,都隐于云雾之中,人的视力无法企及了。先生说,看不到并不代表它们不存在,如果我们的心性很光明、心力很强,仍然能连接到它们的生命律动。站在老君山的最高处,看云海在脚下流动,听铜铃在山谷回响,突然明白:所谓仙境离我们并不远,它只不过是人间值得停留的美好角落。如果我们的心光光明明、无私无染,这世界哪里不是仙境呢?
“十里画屏”
登山途中,很多人都有疲惫的感受,但只要咬咬牙都能挺过去,都能超越自己。其实生命的旅途也一样,当上天把挑战扔过来时,我们要接受、要自己面对、更要自己解决。否则,内在的力量永远出不来。修行,不是看外在世界的对错,而是关注自己,朝内走。我们内心的风景比这老君山的风景要壮美得多。
所以,改变人心就是改变世界,净化人心就是净化天地,修正人心就是成圣之路。但很多人只想要一个呼风唤雨、法力无边的圣人,希望有个英雄能拯救自己、拯救世界,这是在外求。但外求救不了自心。修行之路,是回头走向自己、走向内心、走向本源,这样才能感受生命成长的喜悦和自我强大的力量。道并不复杂,大道就是平常心,就是常理,就是规律。得道之人是回归平凡、回归自然。应该说,得道之人其实什么都没“得”,他只是消除了妄念而已。一般人为什么不能得道?因为还有妄念,它让一颗原本自由自在的心,被贪欲绑缚,从此画地为牢,无法挣脱。
人心是最难调服的。心是生命的君主,万法皆由心生,放任则狂,收敛则止。老子《道德经》讲天之道规律和品质,修心则是让我们在学用规律过程中,实学,实修,实证。人的一生就是一个程序,一个念头就是一颗种子,心是一切的源头。每发出一个正念,心中就会得到一份滋养;每发出一个恶念,就会消耗心中一分安定。起心动念对提高生命能量至关重要!
老子留下五千言《道德经》,重点不是哲学的思辨,而是智慧的运用。修道要回归本源,回归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抱一精进的无为之路。在这条路上,以“有”为体,以“无”为用,执两用中,才能不偏不倚走正道,感受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意境。
老君山不仅有壮美的自然风光,更蕴含着深厚的道家文化。这次老君山之行,是一次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也是一次对心灵的洗礼。它让我们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道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