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寻老子的足迹(四):登临老子归隐地——老君山

(2025-09-05 11:08:01)
标签:

文化

分类: 游历情怀

追寻老子的足迹(四):登临老子归隐地——老君山

       827日,我们追寻老子的足迹来到栾川老君山。迎面是景区对联:冠绝三山;秀压五岳,横批:老君山。老子写成《道德经》后,就告别函谷关的关令尹喜,骑着青牛而去,《史记》记载“莫知其所终”。民间传说,老子归隐于洛阳景室山,“景室山”取八百里伏牛山美景集于一室之意,后因老子归隐于此被唐太宗赐名为“老君山”,沿袭至今。老君山上,老君庙、灵官殿、淋醋殿、道德府等庙宇,古朴凝重,香火炽盛,一直是我国北方道教信众的拜谒圣地。

   前一天夜里老君山下了很大的雨,早上起来仍然阴云满天。我们刚到山门准备照合影像的时候,太阳突然露出脸来,庄严的老子铜像金光满身,非常殊胜。站在老君山的山脚下抬头望去,云雾缠绕着巍峨的山峰,阳光偶尔穿透云层洒在青翠的松林间,仿佛一幅流动的山水画。远处游客的谈笑声在山谷间回荡——此刻的我们,迫不及待的想登上山顶,亲手触摸这片“仙境”。我们选择一级索道——中灵索道到达中天门。四面通透的玻璃缆车带着我们缓缓上升,脚下是层层叠叠的绿色山脊,远处若隐若现的云海翻滚,仿佛自己成了腾云驾雾的仙人。

到了中天门,我们徒步登山,经十里花屏到达玉皇顶的金殿。一路在云雾里穿行,视线所及有时不足十米,那些悬崖峭壁、奇松怪石、飞鸟山花等,都隐于云雾之中,人的视力无法企及了。先生说,看不到并不代表它们不存在,如果我们的心性很光明、心力很强,仍然能连接到它们的生命律动。站在老君山的最高处,看云海在脚下流动,听铜铃在山谷回响,突然明白:所谓仙境离我们并不远,它只不过是人间值得停留的美好角落。如果我们的心光光明明、无私无染,这世界哪里不是仙境呢?

十里画屏 是老君山自然景观的代表,长约十里的栈道沿线,花岗岩峰林拔地而起,形态各异,漫步其间仿佛置身于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之中。金顶道观群是老君山的标志性景点,亮宝台、玉皇顶、老君庙、道德府、金殿五个主要建筑在山顶错落有致。老君山一路可以看到祈福牌,皆是人们的美好祝愿。

 伏牛极顶伏牛山主峰,海拔 2217 峰上有副对联:上联“没有比脚更远的路”,下联“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横批“无为”。这副对联告诉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无论道路多么漫长,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前行,就没有无法到达的远方;无论困难多么巨大,只要我们勇于攀登,就没有无法逾越的高山。只要我们初心不改,道心如磐,就能战胜一切修行路上的困难和挫折。

登山途中,很多人都有疲惫的感受,但只要咬咬牙都能挺过去,都能超越自己。其实生命的旅途也一样,当上天把挑战扔过来时,我们要接受、要自己面对、更要自己解决。否则,内在的力量永远出不来。修行,不是看外在世界的对错,而是关注自己,朝内走。我们内心的风景比这老君山的风景要壮美得多。

所以,改变人心就是改变世界,净化人心就是净化天地,修正人心就是成圣之路。但很多人只想要一个呼风唤雨、法力无边的圣人,希望有个英雄能拯救自己、拯救世界,这是在外求。但外求救不了自心。修行之路,是回头走向自己、走向内心、走向本源,这样才能感受生命成长的喜悦和自我强大的力量。道并不复杂,大道就是平常心,就是常理,就是规律。得道之人是回归平凡、回归自然。应该说,得道之人其实什么都没“得”,他只是消除了妄念而已。一般人为什么不能得道?因为还有妄念,它让一颗原本自由自在的心,被贪欲绑缚,从此画地为牢,无法挣脱。

人心是最难调服的。心是生命的君主,万法皆由心生,放任则狂,收敛则止。老子《道德经》讲天之道规律和品质,修心则是让我们在学用规律过程中,实学,实修,实证。人的一生就是一个程序,一个念头就是一颗种子,心是一切的源头。每发出一个正念,心中就会得到一份滋养;每发出一个恶念,就会消耗心中一分安定。起心动念对提高生命能量至关重要!

老子留下五千言《道德经》,重点不是哲学的思辨,而是智慧的运用。修道要回归本源,回归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抱一精进的无为之路。在这条路上,以“有”为体,以“无”为用,执两用中,才能不偏不倚走正道,感受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意境。

老君山不仅有壮美的自然风光,更蕴含着深厚的道家文化。这次老君山之行,是一次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也是一次对心灵的洗礼。它让我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也让我感受到了道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追寻老子的足迹(四):登临老子归隐地——老君山

追寻老子的足迹(四):登临老子归隐地——老君山

追寻老子的足迹(四):登临老子归隐地——老君山


追寻老子的足迹(四):登临老子归隐地——老君山

追寻老子的足迹(四):登临老子归隐地——老君山

追寻老子的足迹(四):登临老子归隐地——老君山

追寻老子的足迹(四):登临老子归隐地——老君山

追寻老子的足迹(四):登临老子归隐地——老君山

追寻老子的足迹(四):登临老子归隐地——老君山

推别推荐孙月美老师文章:追寻老子足迹走进众妙之门

追寻老子的足迹(四):登临老子归隐地——老君山

追寻老子的足迹(四):登临老子归隐地——老君山

推别推荐孙月美老师文章:追寻老子足迹走进众妙之门

追寻老子的足迹(四):登临老子归隐地——老君山

追寻老子的足迹(四):登临老子归隐地——老君山


追寻老子的足迹(四):登临老子归隐地——老君山


追寻老子的足迹(四):登临老子归隐地——老君山

追寻老子的足迹(四):登临老子归隐地——老君山

追寻老子的足迹(四):登临老子归隐地——老君山

追寻老子的足迹(四):登临老子归隐地——老君山

追寻老子的足迹(四):登临老子归隐地——老君山


追寻老子的足迹(四):登临老子归隐地——老君山

追寻老子的足迹(四):登临老子归隐地——老君山

追寻老子的足迹(四):登临老子归隐地——老君山


追寻老子的足迹(四):登临老子归隐地——老君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