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蔡玲玲老师文章:这种触动远比书本学习更震撼心灵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首先,我想感谢先生创办书院,才有了我们今天一场又一场有意义的游学活动。先生倾尽所有投入弘道事业,19年呕心沥血,书院日益壮大。我虽然接触书院时间很短,但是仍然可以想象到其中艰辛,真不敢想先生创办书院时有多难,肯定熬过不少不眠之夜,也克服了无数旁人想不到的阻碍。现在看着书院越来越好,更觉得先生的这份坚持太了不起了。
其次,这趟旅程带给我的感动,藏在每一处与“道”相遇的瞬间。在函谷关凝视“紫气东来”的匾额,仿佛看见老子骑青牛西去、留下《道德经》的身影。那一刻突然懂了“道法自然”不是抽象的道理——就像我们在山间遇见的溪流,它不与石争、顺势而为,却能穿石而过;在太清宫触摸千年古柏,风吹树叶的沙沙声,竟像在轻声诉说“知足常足”的智慧。这些瞬间让我明白,老子的思想从不是遥不可及的学说,它就藏在自然的规律里,藏在生活的从容中,这种“与智慧重逢”的触动,远比书本学习更震撼心灵。
旅途中,书院的同修们也带给了我无限的感动。我们敬爱可爱的朱旌德老师,全程都在为我们拍照、摄影。他已经是60多岁的年龄了,听说他已经四次踏寻老君山了,可他依然在为我们服务着,这份大爱怎能不令人感动?8月27日晚上的结营仪式,我们的史一然老师,全程安排各项事宜,全程主持,纤细的身躯里迸发的是无限的爱与无限的能量。几乎每次书院的活动中,我都可以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公众号里也经常看到她发表的文章,有这么美丽智慧的女子做同修,这是一件多么自豪的事情呀。
这场追选老子足迹的游学,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我会带着这份感谢、感动与感恩,把“上善若水”的温柔、“知足不辱”的清醒放进生活里,也希望能把这份收获分享给更多人。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萬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题图为作者的孩子李彦卓小弟子与汉风先生在灵宝函谷关留影。
l【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2025 级国学班弟子、立志班小弟子家长 蔡玲玲。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