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别推荐蔡玲玲老师文章:这种触动远比书本学习更震撼心灵

(2025-09-06 12:55:29)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特别推荐蔡玲玲老师文章:这种触动远比书本学习更震撼心灵

 今天,我跟随书院结束了为期五天的“追寻老子的足迹”国学之旅活动,我心中满是“感谢感动感恩”,想和大家分享参加此程游学的心里话。

首先,我想感谢先生创办书院,才有了我们今天一场又一场有意义的游学活动先生倾尽所有投入弘道事业,19年呕心沥血,书院日益壮大我虽然接触书院时间很短,但是仍然可以想象到其中艰辛,真不敢想先生创办书院时有多难,肯定熬过不少不眠之夜,也克服了无数旁人想不到的阻碍。现在看着书院越来越好,更觉得先生的这份坚持太了不起了。

 另外,要感谢这场游学的每一位组织会的老师。老师们精心规划路线,带我们踏上老子出生、工作、著述和归隐之地,让书本里的“道”从文字变成可触摸的土地。是身边的同伴们一路相伴,互相帮助让我们的旅途充满着愉悦且感动。尤其要感谢穆忠良老师,穆老师无时无刻都在默默照顾我们,细心耐心地关照好每一处细节

 有一天早晨,下着蒙蒙细雨,酒店电梯比较小,我和孩子就提早下楼当我们走进大巴车的时候,发现穆老师已经站在雨中帮大家归置行李,他的头发被细雨打湿,却浑然不觉我的心中顿时哽咽,这就是我们书院人,无时无刻不在践行大道,无我利他,时刻把大家放在自己的前面,这种精神真的令人动容。放完行李我和孩子就去餐厅吃早餐了,一直到我们快吃完了穆老师才回来。此刻他的饭菜已经凉了,但是他依然吃得津津有味我想他此刻的心是热的,他的能量是满的,感谢穆老师因为有您,我们此次的游学是那么的顺利、开心、充实

其次,这趟旅程带给我的感动,藏在每一处与“道”相遇的瞬间。在函谷关凝视“紫气东来”的匾额,仿佛看见老子骑青牛西去、留下《道德经》的身影。那一刻突然懂了“道法自然”不是抽象的道理——就像我们在山间遇见的溪流,它不与石争、顺势而为,却能穿石而过;在太清宫触摸千年古柏,风吹树叶的沙沙声,竟像在轻声诉说“知足常足”的智慧。这些瞬间让我明白,老子的思想从不是遥不可及的学说,它就藏在自然的规律里,藏在生活的从容中,这种“与智慧重逢”的触动,远比书本学习更震撼心灵。

旅途中,书院的同修们也带给了我无限的感动。我们敬爱可爱的朱旌德老师,全程都在为我们拍照、摄影他已经是60多岁的年龄了,听说他已经四次踏寻老君山了,可他依然在为我们服务着,这份大爱怎能不令人感动?8月27日晚上的结营仪式,我们的史一然老师,全程安排各项事宜,全程主持,纤细的身躯里迸发的是无限的爱与无限的能量。几乎每次书院的活动中,我都可以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公众号里也经常看到她发表的文章,有这么美丽智慧的女子做同修,这是一件多么自豪的事情呀。

 最后,我想感恩这场游学,它让我与自己、与生活和解。从前总在快节奏里焦虑,执着于“有所为”的结果,却常常忽略“无为而治”的通透。直到踏上老子的足迹,发现原来生活不必事事强求掌控,顺应规律、保持平和,反而能收获更多从容。这份从先哲智慧里学到的“松弛感”,是游学赠予我的珍贵礼物,也让我更感恩当下拥有的生活:感恩家人的包容、感恩工作的历练,更感恩能有机会在行走中沉淀自己。感恩先生,我们如今能在这么好的环境里读书学习,全靠先生您当初扛下了创办书院的千难万难。这份恩情和魄力,我们都记在心里。

这场追选老子足迹的游学,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我会带着这份感谢、感动与感恩,把“上善若水”的温柔、“知足不辱”的清醒放进生活里,也希望能把这份收获分享给更多人。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萬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题图为作者的孩子李彦卓小弟子与汉风先生在灵宝函谷关留影。

l【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2025 级国学班弟子、立志班小弟子家长 蔡玲玲。邮箱收稿日期:20259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