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阅读:家庭教育不是“管控孩子”而是“修好自己”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咱们彭城书院的大家长汉风先生在明德早教家长课堂的专题讲座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家庭教育的新认知:原来教育不是追着分数跑的内卷战,而是父母与孩子一起扎根传统文化,提升能量,增长智慧的生命成长课。最近发生在身边的一些琐事也恰好印证了这一教育的真谛。
先生说:“能量高的人做事如鱼得水,能量低的人则障碍不断。”这话我最深有体会。前几年我总盯着孩子的考试排名,孩子考差了就批评,考好了又催着报更多补习班,结果孩子变得越来越焦虑,写作业磨磨蹭蹭,甚至偷偷躲起来哭。后来偶然的机会知道了彭城书院,认识了先生、师母和大爱的老师们,开始和孩子一起学习国学,接受圣贤教育,人生的命运才发生折转。
读《弟子规》,每天睡前聊 “父母呼,应勿缓” 的道理,社区有活动时还带着孩子去做公益。慢慢的,孩子眼里有了光,写作业不再抵触,遇到同学有困难还主动帮忙,成绩反而稳步提升。原来孩子的障碍不是分数不够,而是缺了德行能量的滋养,当家长的能量提上来,同时带领孩子增能,很多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先生还提到内卷的本质是心能转境。这让我想起来我的闺蜜,她家孩子和我们家孩子一样大,当时我们一起进的彭城书院,可是她上了两期就不上了。她总是拿自己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别人报奥数班,她也给孩子报;别人学编程,她也跟风。她的孩子每天被补习班排满,周末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去年还因为压力大患上了眼疾,性格也变得沉默寡言。仔细想想,现在有多少孩子正在经受这样的煎熬啊。他们的生命在内卷的压力下生机涣散,逐渐的蔫巴了,真的很可无奈。
在书院,我跟随着先生的脚步一路走来,更看重孩子的道德、品格与习惯培养。每天让孩子读半小时《论语》,周末带孩子去公园观察花草,在家做做家务。我们虽然没报那么多补习班,但上课专注力增强了,遇到难题愿意主动思考了,在校还经常帮老师管理班级纪律,在家也能担当起姐姐的职责,哄着弟弟开心。她不是世俗的出类拔萃,却是先生说的超凡脱俗的光明。我家这两个孩子追随书院的教育之路证明:不被外界焦虑裹挟,守住德行与能量的根本,才是跳出内卷的关键。
最让我触动的是先生所言“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养”这句话。我以前总抱怨孩子不听话,孩子玩手机,我就骂孩子没自制力,可自己却天天看手机到深夜;孩子不爱读书,我就逼着孩子读,可自己从来没翻过一本书。后来我听了先生的课,就开始试着从日常小事自我修正,想骂孩子时先深呼吸,告诉自己先管好自己,把看手机视频的时间改成读绘本,哪怕每天只读15分钟。没想到才过了两个月,孩子就有了变化,在吃饭时会提醒我:“妈妈,你昨天说要少玩手机,今天还没做到哦!”原来自我修养不用去专门的班级学习,而是藏在每天的管住自己里,你想让孩子少玩手机,自己先放下手机;你想让孩子爱读书,自己先拿起书本。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的镜子,我们做好了,孩子自然会跟着学,这才是最实在的家庭教育。
先生的课没有讲高深的理论、专业的术语、空洞的教条,却用“圣贤教育、自我修养、提升能量”这三个关键词,点透了家庭教育的核心。教育不是逼孩子优秀,而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在传统文化里汲取能量,在以身作则中传递德行。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第73期国学启蒙幼儿养性3班小弟子任柳珹家长。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8月21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