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天喜地组无为月四人行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编者的话:在无为月,六实“欢天喜地”组共收到12位老师所写的感悟,姓名如下:李小燕、李凌寒、李远岫、刘培、冯烨、史艳艳、杨可可、韩小梅、踪冠兰、李艳秋、刘青青。老师们的一月一信,都用心写出了自己在六实活动中的收获与成长,质量很高。除了独立推送的之外,现在合辑4位老师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借鉴。至此,该组老师的感悟文章全部发表,实现“满堂红”。】
1、韩小梅:六实已融入我的生活
时间如梭,第三轮六实共修即将结束,进入第四轮六实共修。三年让自己从最初的郁闷、苦恼和迷茫到现在明确了生命的价值和方向。从最初先生幽默生动的课程,“时时喜、事事喜、处处喜、人人喜”;“天地根、祖宗父母根、心神根、全息物质、随喜赞叹”等等词语,让我心中好生欢喜,到现在《问道心得》中好多美好的词语教会了我怎么去面对生活和修身!人生百年一瞬间,要理清何者是需要?何者是欲望?何者是贪求?这对生命会有最基本的帮助!生命中的金玉满堂都是浮云,只有爱的担当才能对接正义之神的福祉对我们的祝福。
六实已融入自己的生活、生命之中,正是有了这六实共修,让自己这三年才会过得充实、满足、有意义。从担当中让自己不断的突破自我,挑战自己,改变自己的认知,让自己越来越自信。学会了接受、包容、理解、反求诸己、内观自信。现在,自己的秉性、习性还有很多,要让《问道心得》中那些闪着光的箴言警句慢慢潜移默化在自己的生命里。先生说“有道者的语言能够照亮人,有德者的语言可以温暖人。”这就是我的努力目标。
在第四轮共修中要给自己制定目标,要多把《问道心得》中的箴言牢记于心。多用《问道心得》中的话去温暖人。要牢记先生说:“老实、听话、实干,知而不行等于零。”真正静心脚踏实地的去多做事。让自己总是慈爱,总是谦卑,总是善良,总是包容,总是热情,总是精进,总是从容,总是淡定,总是感恩,总是喜悦。让自己努力活成一道光,就像我每天喜欢唱《努力活成一道光》中的歌词:
人生中,能有多少坎坷,我们总要面对现实的生活。每天给自己一份能量,告诉自己才是最好的榜样。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请保持心中的善良,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善良走出绝望。请保持你心中的信仰,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信仰走出迷茫。请坚守心中的梦想,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你天使的翅膀迈向生命的辉煌……
2、刘青青:《问道心得》帮我增能长慧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的《问道心得》我读过多遍,以下是我读过后标记出的语句,从性格认知到关系处理,再到心态调整,这些智慧不仅是理论,更在生活中指引着我打破局限,逐步向更通透的状态迈进。
一、柔弱处下的生存智慧。《问道心得》第四条提到:“柔弱、吃亏并不是笨人,不要因为被占便宜就难过。”小时候的我与这句话截然相反:一旦吃亏或被占便宜,就会极度难过。这源于原生家庭的影响——父母总担心我在外显得“软弱”,认为“吃亏”等于“低人一等”,不断灌输“必须强硬压制他人”的观念。在这种洗脑下,我一度觉得“柔弱”是缺点,强迫自己表现得强势,但骨子里我本就是个习惯“顾全他人”的人,甚至带点讨好型人格。后来才明白:按自己柔弱的本性行事,反而更舒服——比如主动帮同学忙,牺牲时间也愿让他人满意,这并非“被利用”,而是顺应天性。直到接触这段话,才打破世俗偏见,认识到“柔弱处下”才是智慧,柔弱反而胜刚强。
二、以爱待人的关系哲学。《问道心得》第八条写道:“人生不必用计谋去取胜。”这让我联想到办公室关系与师生关系。刚工作时,我曾因害怕复杂关系而内耗,甚至钻研“生存法则”,纠结于“该说什么话”“如何套话”。但这些技巧终究是表面功夫,不圆满也违背本心。真正的法则应是“无为”——专注做事,助人成事,不必在意他人眼光。比如面对办公室八卦,过去我厌恶传言的恶意,如今明白只需做好自己,不参与、不听信,便不会被干扰。在师生关系方面,有的老师会刻意迎合学生,但我选择“以德育人”“行为示范”:认真备课、用真诚态度感染学生。或许学生不会主动亲近,但当他们提到我时,总会肯定“上课负责、从不否定人”。这印证了“无需计谋取胜,只需保持对教育的热爱与做事的认真”。
三、转念随喜的心态蜕变。《问道心得》第五条中“心念一转”的观点,让我反思修“六实”以来的改变。过去受应试教育影响,我常有竞争思维,看到他人优秀就会嫉妒——比如看到别人比我更常去书院,内心便会失衡。如今虽未完全跳脱,但已能意识到嫉妒伤人,开始强迫自己“转念”:用随喜赞叹代替负面情绪。虽然目前还需“刻意为之”,但已明确方向:让“随喜”成为下意识的本能,而非刻意压制的情绪。我相信未来的自己定能从“有为”到“无为”,完成蜕变。
3、李艳秋:读《道德经》第36章悟道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原文: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老子用最简短的语言说出了自然大道的规律。老子用微明来概括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老子在这里说的“微明”的“微”是微妙难识的意思,此中道理不是一言就明白的,只有修道者才能彻悟其中的况味。在前几年疫情期间,先生每天清晨发给书院的义工老师们一段清晨寄语,其中一天的寄语是这样的:“人为万物之灵,成天地气韵而生,每个人其实都该有两次生命的诞生,一次是肉体的出世,一次是灵魂的觉醒。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场灵魂的修炼。愿我们的人生在谢幕之时,都能比开幕之初更加灿烂。愿您在某个清晨突然醒来,发现往昔不再,换了人间”。其实人间还是这个人间,只因为我们点亮了自己的心灯,找到了本我本明,就像一个人在暗夜里突然挑起一盏灯,你会觉得这世界不再黑暗。这就是“微明”的真正内涵。懂得了“反向思维”的真谛,其实就是“微明”。
“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的核心思想,柔软的舌头胜过了坚硬的牙齿,柔弱的水能滴穿石头等等。以前我在家庭中是比较刚强的那种,现在也依然没能完全的柔软,但通过在书院的熏染中,先生的引领中,同修们的影响中,觉知到自己的刚强是错误的,自己只是一时口舌占了上风,却使得家庭不和谐。俗话说:江上易改本性难移,在情绪稳定的时候还能觉知自己的固习,但潜意识中无意中还是会暴露出秉性。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每次经历都是提升心性的契机。一般来讲,爱是我们第一位老师,如果爱教不会我们,痛苦就会来;痛苦还教不会我们,失去就会来;失去还叫不醒我们,死亡就会来。每个“老师”都是自己选的,敬畏老师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父母是水,子女是鱼。以前婆婆在家的时候没觉着怎么样,这个月,婆婆回老家种地,才感到到婆婆的重要性,婆婆就是我们家的根。在婆婆不在家的这段时间我们也是事情不断,先是肠胃炎,后面是老大的甲沟炎门诊做了小手术,接着我又急性尿道炎,好在都是小毛病。在自己身体出现小毛病的时候,想起《问道心得》中说的话:当你没有时间来关注身体的时候,以后一定会有时间去医院。当下为什么没做到呢,是被懒惰魔给打败了,现在还在说懒惰魔感到特别惭愧,三年了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修身真的很难。
先生说不念过去,不忧未来,活在当下。不好的念是负能量,就不用再去想,活在当下,做好现在。也许我现在改变不多,但先生说过:道德经学用,来自我们知行合一、身心合一、天人合一的践行觉知,这在每天看来,没有任何区别;在每月看来,差异几乎微乎其微;在每年看来,差距虽然开始显露,但好像也没什么了不起;但在每五年来看,那就是格局、境界和精神状态的巨大分水岭;等到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以后再看,也许就是一种人生对另一种人生不可企及的鸿沟了!
4、冯烨:学会“留白”和“知足”
周五晚上,又到了我们小组每周共修的时间。今晚我们将共同学习《道德经》第36章大智微明。此章以辩证思维揭示事物发展的深层规律,其言微而旨远,充满对天道运行的深刻洞察。
日常生活中在菜市场买菜,总认为自己买的不多,一样一点,但几样加在一起往往带回家后总有一些放置几天后就会干瘪萎缩甚至霉烂被丢弃掉,内心还可惜的不得了。总想着下次得少买点,可是到了下次在市场里依旧把握不好尺度,这种度之所以把控不好,还是源于内心的欲念驱使。又比如衣橱里的衣物收纳箱堆积的有一人高,这些衣服不是每件都穿的着,又舍不得丢掉,认为每样都有美好的回忆在里面,或者不知啥时候就用得着,实则使用率少之又少,甚至想要使用时还因为太多而找不到。真是“少则得,多则惑”除了增长了衣物的凌乱还给自己每次换季带来不必要的收纳整理工作量。反倒为其所累,过度膨胀的欲望必埋崩塌之因,慷慨给予反能赢得人心。
感恩欢天喜地组老师们的相伴和相爱!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