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别推荐魏倩老师文章:在无为月叩问知行合一之路

(2025-08-04 19:04:05)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特别推荐魏倩老师文章:在无为月叩问知行合一之路

两天史一然老师关于为什么知道却做不到的文章,心中思绪如潮水翻涌恰值六月无为月,诸多感悟在无为与有为的辩证中愈发清晰深刻。

文章中深刻剖析了知道却做不到的根源,将其归结为认知层面的混淆与偏差,令人豁然开朗。我们常常误把闻道当作知道,这恰似在迷雾中错把远处模糊的光影当作清晰的路标。就像听闻上善若水的道理,在日常生活的矛盾冲突里,却难以展现水的柔软谦下,根源就在于此。低维的固有认知如同盘踞在心底的顽石,那些在童年、家族传承中形成的秉性”“习气,早已成为下意识反应的主导。而新的认知虽如璀璨星光照亮前路,却未能真正融入生命,转化为切实的行动力。

一然老师提出的破解之法,在无为月的背景下,更显深意。确定知行合一就是道的体现,这一观点与无为月所倡导的顺应自然规律、不刻意妄为相呼应。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不违背道行事,知行合一便是对道的践行。觉察固有认知是关键一步,它要求我们以旁观者的视角审视自己的一言一行、一念一想。在无为月中,这种觉察更应融入日常的每一个瞬间,以平和、冷静的心态观察内心的波澜。当负面情绪涌起时,不再急于抗拒或逃避,而是像剥洋葱般层层剖析,探寻其背后隐藏的认知根源。比如,面对生活中的压力产生焦虑情绪,通过觉察可能会发现,是自己对结果过度执着的认知在作祟,进而尝试调整这种认知。

给自己要构建的新认知一个启动的时间,这与无为月中静以修身的理念相通。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我们习惯了快速反应,却忽略了内心的沉淀与思考。等一等三个字,蕴含着巨大的智慧。做一个深呼吸的短暂停顿,不仅是给新认知一个唤醒的机会,更是让自己从浮躁的状态回归到宁静、清醒的状态。这让我联想到在无为月里,每天清晨的静坐冥想时光,那片刻的宁静,便是为新认知的启动创造空间,让自己能以更从容的姿态面对一天的生活。在与他人发生争执时,若能在冲动开口前等一等,或许就能避免一场不必要的冲突,让理性与善意主导言行。

接纳自己在新旧认知转换中的反复,这一点在无为月中同样意义非凡。无为月强调接纳自然的节奏,接纳万物的变化,而我们自身认知的转变也如同四季更替,有其自身的规律。每一次的反复都是成长的契机,是对修行的深度检验。当我们因未能践行新认知而懊恼自责时,其实是陷入了另一种执着。真正的无为,是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起伏。就像自然界中,花朵有绽放也有凋零,我们的成长也应允许有低谷与波折。接纳自己,才能以更轻松的姿态继续前行,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逐渐实现认知的蜕变。

在无为月里,读此文,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修身之路漫长而曲折,知行合一的实现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以无为的心态去觉察、去等待、去接纳,以有为的行动去践行、去改变、去成长。正如史一然老师所说,我们要老实、听话、照做,以恭敬之心对待圣贤之道,以十足的信心相信其力量,以笃定的行动去实践。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愿带着这份感悟,在无为与有为之间寻找平衡,在觉知与践行中不断精进,与同修们携手,在修身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让知行合一从理论变为现实,让内心的智慧与外在的行为真正达到和谐统一,在无为月的滋养下,收获内心的宁静与成长的喜悦。

史一然老师指出,知道却做不到的根源在于将闻道误当作知道,混淆了认知的层次。这一观点如同一记重锤,敲醒了无数在修身路上迷茫徘徊的人。在六实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常常沉迷于经典的诵读与先生的教诲,误以为听闻便是掌握,却忽略了从、从的漫长转化过程。王阳明所言知而不行,不是真知,深刻地揭示了知行合一的本质。真正的认知,必须通过实践的打磨,才能内化为生命的智慧。那些根深蒂固的旧认知,如同隐藏在潜意识深处的暗流,支配着我们的日常行为,而新的认知观念若不经过反复的践行与强化,终究难以浮出水面,主导我们的生活。

破解知道却做不到的困局,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进行努力。觉察固有认知是关键的第一步。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觉知,留意自己下意识的反应和情绪波动,因为这些细微之处往往是旧认知的外在显现。通过自我剖析,追溯这些认知的形成根源,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也为新认知的构建腾出空间。就像清理房间一样,只有先将旧物搬走,才能摆放新的家具。

给自己新认知启动的时间,是另一个重要的实践方法。在面对问题和冲突时,等一等的智慧显得尤为珍贵。这短暂的几秒钟,是新旧认知博弈的战场,也是我们转变行为模式的契机。当我们学会在冲动时深呼吸、停顿思考,就能为新认知的登场争取时间,让先生的教诲、经典的智慧有机会指引我们的言行,实现知行在更高层次的统一。这种刻意的练习,起初或许会显得生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成为我们新的行为习惯。

在新旧认知转换的过程中,反复与倒退是不可避免的。史一然老师强调,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是持续进步的前提。每一次的反复都是成长的契机,每一次的倒退都是对修行成果的检验。我们不必因暂时的失败而自我否定,而应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这些起伏,把它们当作提升自我的阶梯。正如古人所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只有在不断的试错与调整中,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认知的升级和行为的蜕变。

老实、听话、照做,这看似简单的六个字,实则蕴含着深刻的修行智慧。老实体现的是对修身之道的恭敬之心听话彰显的是对先生教诲的坚定信念照做则强调了知行合一的笃行精神。在修身的道路上,我们常常因傲慢与偏见而偏离正道,而这六个字,犹如一剂良药,帮助我们回归初心,脚踏实地地践行所学。当我们以这样的态度跟随先生学习,与同修携手共进,便能在修身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收获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的增长。

知行合一的修行之路,注定充满挑战,但也正因如此,才显得格外珍贵。它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更是我们与世界和谐相处的关键。当我们真正实现知行合一,便能以更加从容、智慧的姿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境遇,在修身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超越,为社会传递更多的正能量。让我们以史一然老师的文章为指引,坚定信念,勇敢前行,在知行合一的实践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篇章。感恩所有遇见!感恩先生的智慧引领!感恩书院!感恩共修!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8组成员丰县分院义工 魏倩邮箱收稿日期:202576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