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是淅沥的雨室内是甘露的语

标签:
杂谈 |
分类: 书院生香 |
2025年8月2日星期六,今天是全国十佳国学书院——彭城书院第73期家长学堂第四次开课的日子。清晨,天际还蒙着一层薄纱,墨色的云层便悄然集结,如同一群神秘的舞者,在天空的舞台上缓缓汇聚。不一会儿,细密的雨丝就纷纷扬扬地飘落,似牛毛,如针尖,轻轻地洒在大地上,无声地润泽着世间万物。
无论寒来暑往,晴天或是雨天,每周六这一天的书院都少长咸集,爱心汇聚。近五百位家长和孩子奔赴这场中华文化的盛宴。家长拉着孩子们的小手结伴走进书院的大门,只见义工老师们身穿印有十二字——“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的红马甲,早早地就在书院等待小弟子们的到来。家长带领孩子们每次经过大圣至诚孔子的画像前都是虔诚尊敬地鞠躬行礼,仿佛穿越了两千多年前和孔老夫子求学问道。
上午八点整,明德礼堂井然有序,礼堂里近百位家长恭敬就坐,然后跟随主持人一起鞠躬行礼,诵读经典。家长们饱满的精神面貌,激情四射的声音,贯穿着整个家长学堂。状态是最好的答复,态度是最好的结果,为这些精进的家长点赞。今天有幸邀请到了书院教务中心负责人、中国矿业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史一然老师,以及书院福德班班主任、特级教师曹桂莲老师。她们分别为大家带来《父母修身与成长》和《如何调控不良情绪》的主题讲座。
讲座伊时,一然老师将自身进入彭城书院这13年来不断叠加的身份做了一个简短的分享,她表示这些身份让她有了更多的责任与担当。一然老师从学用《道德经》第十六章“做生命教育”向家长们做了详细地讲解。“养育孩子,我们被‘卷’了吗?”一然老师的话像灵魂拷问。当今社会孩子被分数卷、被特长卷、被才能卷,家长卷投入、卷人脉、卷资源,殊不知只有当下生命的状态才是最重要的。人前的光鲜永远看不到背后的辛酸,“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生命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而不只有成绩与分数。我们应该在当下的每一寸时空里修行,去点亮他人、温暖他人,只有这样生命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一然老师说:“教育的核心是透过种种的方法和形式,唤醒生命内在本自具足的善良、美德、智慧与爱。教育是用一盏点燃的灯去点亮另一个未燃的灯。教育从生命而来,必须为生命而去。所以,只有站在生命的立场开展的教育,才是有正确定位的教育。”问题的出现就需要“药方”去化解,一然老师说:“我们的药方在哪里?就在《道德经》这部华夏文化的万经之王里。我们可以从‘致虚极,守静笃’这句经文里悟到,要先读懂生命,再重启教育。‘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这段经文告诉我们作为家长要无条件地给予孩子归属感、价值感、责任感。”
上午第二场是由曹桂莲老师带来的《如何调控不良情绪》主题讲座。曹老师从“情绪”二字的汉字拆解展开,趣解这二字的构造和本义,帮助家长们重新领悟此二字的真义:“情”,左边是“忄”(竖心旁),代表与心理、情感相关;右边是“青”。“青”在古汉语中常象征生机(如青草、青苗),也有纯净、本真之意。合起来看,“情”可理解为内心本真的、自然流露的状态,是与生俱来的心理反应。“绪”,左边是“纟”(绞丝旁),与丝线相关;右边是“者”,有“事物、源头”的含义。“绪”的本义是丝线的头,引申为“开端、连绵的线索”。因此,“绪”暗含情绪像丝线一样,有连贯的过程,也有其源头和发展脉络。将二字结合,“情绪”可理解为:内心本真的、如同丝线般连绵且有源头的心理状态与反应。
曹老师说:“孩子借我们而来,却不是为我们而生。每个孩子都应该活成自己的模样。人这一生最大的误解是,认为父母和子女是永不分离的一家人,他们来是为了陪你走一程,他们走是为了奔赴自己的世界。待到羽翼丰满时,注定要飞向你看不见的山川湖海。”曹老师呼吁在座的家长朋友们应该持续不断地、广泛地学习传统文化,提升家长的自我修养,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怎样正确地调控不良情绪呢?曹老师给予了以下几点建议:1、当与孩子意见发生分歧时,适时后退,避免情绪升级;2、避免情绪传递,家长出现不良情绪时,不要让它成为孩子的“情绪乌云”;3、注重平时和孩子的沟通引导,如果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告诉孩子:你可以表达愤怒,但不可以愤怒地表达;4、当子产生不良情绪时,允许孩子发泄。此时家长要冷静、接受,不要吼孩子,更不能打孩子;5、避免溺爱和冷漠,溺爱就是纵容孩子,冷漠就是压抑孩子,都不足取,要适时疏导,予以关怀和温暖。
课程散场时,礼堂外忽然下起瓢泼大雨,哗啦啦的雨声裹着礼堂里未散的余温漫出窗沿。家长们的神色像被温水悄悄浸软的棉絮,每一丝纹路里都浸着细碎却真切的暖意,目光里还凝着课程的余韵,迟迟未从那份沉浸里抽离,意犹未尽。让我们共同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