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阅读(素德):觉茶如是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2025年7月18日,本是一个平常的日子,却因赴一场特殊的茶会而写进了我的生命中。一早就接到先生发来的两张图片,每一张都那么静美。第一张是请柬:归根·乙巳消暑茶会,在一杯茶里感悟大道规律,也感悟人间真情;第二张是茶单:归根·消暑茶会茶单,第一泡:遇见;第二泡:朝九华;第三泡:上善若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看着图片上翠绿的茶山,就感受到了清凉;读着茶单,心生欢喜。美到极致的事物就具有了禅心和神性,我不由自主升起恭敬心。9点58分,我和徐老师、孙老师特地换上茶服,走进先生的办公室——弘道堂。一进门就看到摆好的茶桌,素简的茶席上洒上了花瓣,茶具洁净温润。先生说,我们今天只喝茶,不说话,用心体验和茶在一起的美好觉受。这也是我为之期盼的:对坐饮清茶。
先生给我们烧水泡茶,第一泡是槐米茶;接着是听着佛音长大的九华山花茶;最后是无色也无味的清水。槐米茶黄色的茶汤清澈透亮,品一口,绵厚甘醇,有蒸过的味道。我是第一次听闻和品赏槐米茶。几泡之后,茶汤颜色依然。先生说,这是来自禅宗老祖寺几百年的老树,每棵古树都有神话和传奇。久远的历史沉淀在这杯茶里,穿越时空和我们相遇。
第二款是听着九华山佛音长大的花茶,有红茶的醇厚又有茉莉的清香。最触动我心的还是那杯白水,是《道德经》里的“见素抱朴”“上善若水”“复归于朴”……每每先生给我们分茶,心里就升起无限的感恩和恭敬,想想自己是何等幸运,能品评这沉淀着慈悲、智慧、仁爱、无为等元素的能量茶。
接着先生带我们一起唱了《踏浪》《大海啊故乡》《敢问路在何方》三首高能量歌曲。这三首歌唱了几十年,却第一次有了新的感受,遇见了自己灵魂深处的平静。《踏浪》唱出青春蓬勃的生命力,让我想起年轻时的少不知事。《大海》让我思考哪里是故乡。先生说大海并不只是海洋,更是星辰大海,我们的地球之旅是来考生命大学的,最后拿到大道通行证还要回归自己美丽的故乡。人生旅途就是唐僧师徒四人的取经路,一路上不断遇见“贵人”,历经八十一难,却初心不改,道心如磐,一路向西,方能取得真经。先生又给我们开示:生活处处是道场,我们的亲人有时扮演“妖魔鬼怪”来炼我们的心,我们要感恩啊。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切都源于自心。
随着着先生的引领,我们透过玻璃窗看向外面平台上的绿竹,郁郁葱葱。就这一眼,顿觉弘道堂里是那么明亮,仿佛满室阳光不是从外面照进来的,而是从弘道堂里照射出去的。整个弘道堂仿佛是个光源,墙壁是不存在的,我整个心里也是那么敞亮。过后几天这一幕一直在脑海里出现,有一天中午我趁立志班小弟子吃午饭的机会,从厨房的后门走出去,到平台上专门看看先生的办公室东墙是否全是落地窗。我用手轻抚那片片竹叶,想起先生的话:“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
抬头看远处的云,仿佛一下子读懂了“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这萦绕山岭的白云,只适合个人体悟,无法持赠与君。就如先生说的“功德”“能量”,只能自己修,别人抢不去,也不能赠与他人,连自己的孩子也不行。修得证道的怡悦自适也只有自己知晓。
记得在子衿学堂里,曾听夏楠老师讲解几大茶区的知识。她带我们一一品评不同种类的茶,而先生带我们在大自然里举行无我茶会,带我们茶熏,给我们读茶语:茶有清善之德,故茶可净身,茶可涤心,茶可养神,茶可通灵。每次茶会之后我也写了文字来记录,对茶的认知和感受也随着时光的流逝在发生改变,但总觉得还只停留在“精”的层面,是缺乏“气”的。
但这一次茶会,带给我的觉受是向“气”的层面进发。弘道堂里,师徒四人,在一杯茶里邂逅自己。一叶茶用生命供养我们,这就是茶的自性吧,也是茶要归的根吧。茶意也是人生意,到最后殊途同归。浮世滔滚中,先生创办书院的心,昭昭日月。先生散发出的慈善、宁静、智慧、祥和,以及光而不耀的状态,熨烫着我们的心灵。这样的时光,可遇不可求,静谧无声,绵密妥帖,一点也舍不得惊动,想让时间永远停驻在这一刻。
“我们对生命中出现的一切,都百分之百接受、百分之百感恩、百分之百祝福”——先生带着我们同声诵读三遍。这也是那个当下先生给我们的真经。跟着先生的脚步,走好修行路上的每一步,直到有一天,允许一切,如其所是;以平和之心纳世间万象,循自然之道见万物之异。
弘道堂里的光把心照亮:《道德经》,实是心经。修行路,才是真经!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15组成员、2021级国学班弟子、国学启蒙班主班教师、国学班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