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刘韵华老师文章:写在走进书院六年之际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六月是考试季也是升学季,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儿子今年初中毕业,他在四月份体育考试后给我说:“妈妈,我今天遇到一个小学同学,没想到他也来考体育了。”他看出我一脸迷惑,接着补充道:“他初三身体一直不好,不能适应学校学习,就一直在家里休息。”这次中考又遇到了他,1米8几的个子,就像个电线杆。
我知道儿子说的这个同学是他的朋友,初中留在本校重点班。他妈妈是老师,爸爸是公安系统的。这样的家庭本该是孩子成长最好的环境,而今孩子没法适应学校生活。像他这种问题孩子还很多,我不由得倒吸了口凉气。我想,假如我没有走进书院,没一直追随书院修身证道,我的孩子可能比他还糟糕,我的家庭也许不复存在。突然特别想牵手这位同学的妈妈走进书院,成为先生的弟子,学习传统文化,参加六实共修。这一刻更加明白了书院“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的真正意义。
感恩祖上有德,我能走进书院,成为先生的弟子,转眼已经六年了。先生经常说“孩子不用管,全靠父母德行感”“孩子‘病’了父母要吃‘药’。”“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好孩子不是训出来的,是父母以身作则教出来的”“要相信自己好了,孩子才能好”。……我是两个男孩的母亲,大儿子中学时特别逆反,因为我是典型的“四自”人物,家里硝烟不断。机缘巧合有幸走进书院且融入书院,先生的话就像一道道光照进我的心里,我听话照做。
在家里我少说多做,回家就做自己的事情,只给孩子建议,但不强行按照自己的想法约束孩子。这样日复一日的坚持,终于发生了改变,大儿子变得积极、上进、乐观、开朗,自食其力,不用我们担心了。小儿子一直浸泡在书院,从第41期启蒙班上到第65期。书院的远足游学、四季诗会、立志班、夏令营等,他都参加过。他是在书院里长大的孩子,所以没有所谓的“逆反期”,他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努力奋进,吃苦耐劳,成绩优异,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喜欢他。
孩子后来要迎考,所以来书院的时间少了,但我却从来没有离开书院。我越来越清楚,不是书院需要我,而是我需要书院。书院不仅是我的精神家园,也是我的心灵驿站,在我疲惫无助和郁闷痛苦时,是安放心灵的地方。
先生说:“在生活中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无论是好事,或者是坏事,都要欣然接受,因为只有接受才不难受。”在2021年春节期间,我家夫君拉着我的手问我:“夫妻是不是要同甘苦共患难?”“是啊”,我答道。“那我欠了钱你是不是要还?”他坦白在手机上赌博欠了大几十万,不想活了。要不就做老赖,不想连累我们,还是先离婚吧。我不同意离婚,决定想办法还帐,我把家里的积蓄拿出来,还差几十万。但我不怕,因为先生说“顺道而昌”,我相信只要顺道而为,就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生活给你关上一扇门,必定给你开了一扇窗。我从2012年自学中医,学了好多外治法,经常免费给朋友调理身体。在朋友的助缘下我开了一家理疗馆,刚开始生意不好,生活特别困难,我很痛苦和难过。在这期间我每天聆听先生《道德经》的音频5个小时,听了整整61天,且全部转换成了文字。听着写着,我的心慢慢打开了,真切的体悟到“接受了才不难受”的真意。其中的心路历程只有经历了才能体会。先生还说:“我们此生是来了缘的,老天给人加福报都是反着来的。首先要接受,只有接受才能变成成长的资粮,而被苦难撑大的是心胸。”
先生告诫我们“所有问题的实质都是自己能量不足,智慧不高,德行不够的原因。所以,出现任何问题都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要做好自己,做有道的自己。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密码,”老子说“重积德,则无不克”。先生要求我们要心有善念,话有善言,行有善举,要帮人助人成就人,以无我利他的心去做事。我老实、听话、实干、精进、抱一,所以遇到困难时才发现这是自己生命成长的资粮。
这几年来,在家里我说的最多的是“对不起,我错了。”我一直用爱来温暖家人。今年春节夫君终于回归了家庭。家和万事兴,我们家有了欢声笑语,往昔不再,换了人间。
所有这一切都缘于我走进书院,遇到明师——汉风先生。先生的话像春风化雨滋养着我的心田,改变了我的思维和心境,提升了能量,让我明白遇事要内求内观,要做到总是微笑、总是感恩、总是敬畏、总是立德、总是清理,走在合道的路上。我也效仿先生发大愿,无我利他,努力让自己活成一道光,温暖照亮更多人。融入书院连接先生,我找到了此生的使命,传承中医文化;懂得这世间所有的发生都是成全我而来,心能转境,不内耗不空转;明白此生是为了活好和走好,坚信跟随先生跟随书院,最终一定完成生命的蜕变与升华。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5组成员、2019级国学班弟子、志愿者协会骨干义工、国学启蒙班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