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杨可可老师文章:在两件小事中照见自己的不足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端”为端正,“午”居中央,仲夏五月五日,古人观天象察地理,此时苍龙七宿横亘南天正中,如“飞龙在天”,乃全年周天运行至中至正之位,故称“端午”。这一天全国有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编五彩绳等活动,人们用不同的习俗共同庆祝这一节日。对于书院人来说,这一天又有着不同的意义。每一年的这一天是国学班“送老迎新”的日子,从2007年的国一班,到现在的2025级国学班,从未停止。
今年的端午,对于我来说是意义重大的,因为我在书院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国学班弟子”。从2月22日书院公众号发布2025级国学班第一批招生名单,到现在近100天的期待,终于迎来了我们的开学典礼。这一天我们身着班服,蓄势待发,迎接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刻。先生说“我们来书院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增能长慧”,因为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有智慧才能看得清,有能量才能过得去。
先生在开学典礼时送给我们三句话。第一,人生要有大目标。若是真心想要成为一个干大事的人、顶天立地的人,那就一定要立大志,立宏伟之志、立心系万民之志、立报效家国之志;第二,生活要有大境界。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对事物的判断。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在有限的时间里,不论富贵贫贱、平顺坎坷,最不该放弃的就是一颗包容的心。时刻观照自己的心,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第三,做学问要下大功夫。真正的学问不在书房里和书本上,而在人生的每一寸时空中,以及做人处世接物的过程里。既要读好有字之书,又要读好无字之书,要在自己的念思言行上下功夫,做有道的自己,过合道的生活。
先生的谆谆教导让我们当下就拿到了能量,也立下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伟大宏愿。我要向2024级的师兄师姐们学习,老实听话实干,在每一次担当中成长。怀揣着跟随先生扎根书院的宏愿,我参加了夏季志愿者成长营,并有幸成为一名义工为大家服务。先生常说“知行合一。知而不行等于零,学而不习等于空。”在做事中练无我利他的品质,练“为大于其细”的品质。
当天发生的两件小事,让我对于如何“做到”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成长营那天我被安排到辅导员组,负责引领参加学习的同修按组进入会场。我还需要提醒大家把手机静音或关机,最好放包里或者上交,只带笔记本和笔进入会场,安住当下。因为有些同修迟到,就没有按要求将手机静音,导致先生在第一场分享的时候,我听到有些手机提示音响起。我当时的第一念,就是自己没有做好,没有想到对迟到的同修也要提醒。带着这个“执念”,当我看到服务的义工居然还随身带着手机,拿出来看时,想都没想脱口而出“把手机收起来,我们做义工都不能以身作则,怎么要求别人做到。”虽然是合理的要求,但当时自己的表情是严肃的,语气是生硬的,后来我想到了水的品质“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我知道我错了。我们来到书院都是修身成长的,做得越多,担当得越多,就越要做到谦卑柔和包容,做好自己。
第二件事是在上课前,同修正在巡场,对于刚进来的同修,引导她们到位子上坐好,说话声音有点大了。回头一瞬间跟王晨老师对看了一眼,我明白我又做错了。当时全场都在保持安静,即使说话声音再小,也会很嘈杂,其实只需要一个手势引领即可。在巡场音乐起来的时候,我没做到及时止语,缺少恭敬心。
看似一件件的小事,其实都是我内心的呈现,自大、自以为是。同修就像一面镜子,让我时时照见自己的不足,书院就是我心灵的家园,包容我,助我成长。这个月是无为月,“无为”就是在无我状态下的顺势而为——无为就是虽精进但无我,虽有功但忘功,虽柔和但坚韧,虽付出但无求。知道就要做到,知道一点做到一点便得到一点,祝福自己在今后的修行之路上,精进抱一老实听话实干,面对任何磨难和考验时,都能不忘初心,做一个合道的人。
我永远记着“我是书院人,我是道,我是光,我是无限的爱,我是无限的创造”。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3组成员、2025级国学班弟子、子衿学堂弟子、启蒙班配班老师、新闻中心视频组成员、第四届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