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家长学堂的气氛比三伏天的天气还要热

标签:
文化 |
分类: 书院生香 |

今天是2025年7月26日,星期六,全国中华经典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十佳国学书院----彭城书院第73期国学启蒙班家长学堂如期举行。夏日的清晨带着点凉润的水汽,蝉已在树上鸣叫,鸟儿在枝头跳着,把第一缕晨光啄成碎金,落在沾着露珠的草叶上。近500位家长和孩子准时来到了彭城书院,用经典诵读来开启崭新的一天。早晨7:40,义工老师们换好印有“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12个大字的红色义工服,进入各自的岗位。迎宾、签到、引领家长和孩子走进各自的教室、静场、主持、行礼、上课……一切都秩序井然而又严肃活泼。
今天是第73期启蒙班家长学堂的第三课。上午八点,家长们在义工老师的引领下有序地步入明德堂,整齐就座。大家随着主持人一起诵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歌唱祖国,例行上课礼,全体家长共同诵读《道德经》全篇。晨光漫过屋檐时,明德礼堂座无虚席,家长们都以恭敬的坐姿,正心诚意齐声诵读。从“道可道,非常道”起声,初时像溪流汇江,渐渐融成一片温润的声浪。诵读声中有白发老者的苍劲如松,有中年人带着晨露般的平和,字句在空气中荡开,把“上善若水”的余韵揉进每一位家长的心中。
今天的家长学堂安排家长们共同观看徐州电台特邀访谈节目:《汉风先生:国学传承》(6-7集)。在节目中,主持人向汉风先生提问:“为什么我们中国人从小就要学习古诗词呢?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呢?”汉风先生回答说:首先,我们的国家被称为是“诗的国度”。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中国的文学史,从《诗经》《离骚》的时代到现在已有数千年。数千年来,我们中国人就生活在诗歌的氛围里,从《诗经》《离骚》到《汉赋》,再到唐诗宋词元曲,一直到明清,甚至到了民国时代新诗的出现。中国文学的主流是以诗词作为重要标志的。诗词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世界、纯洁的灵魂世界,甚至能够提升道德水平。
节目中主持人又问“在不同年龄阶段,应该学习什么样的古诗呢?如何正确选择古诗词?”汉风先生说:应该从孩子不同年龄阶段所接受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来考虑。古圣先贤给我们总结了一个人的生命历程,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教育的宗旨、教育内容会有差别。古典诗词的学习也是这样的。比如幼儿养性,是从四岁到七岁的年龄阶段。从七岁到十二岁这一年龄阶段叫做童蒙养正,“正”指的就是正知、正念、正能量。能够流传下来的古典诗词,从《诗经》直到近代的大部分古典诗词都蕴含着做人处事、待人接物的正知、正念、正能量。从十二岁到十八岁,叫做少年养志,“志”就是志向,青少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培养志向。初高中课本选的文本大多都是能激发起青少年高远志向的诗词,一个人只有拥有远大的志向,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伟业。
节目中,主持人再次发问:“您认为家长如何跟孩子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呢?家长如何提升自己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呢?”汉风先生回答说:一个孩子如果想要成长好、学习好,是多方面因素构成的。不仅有学校的因素还有家庭的因素;不仅有老师的因素,还有家长的因素。家长如果做得好,就会成为孩子的助力,如果做得不好,可能会成为孩子的阻力。首先,家长要支持孩子去学习古诗词,不能仅仅用考分来衡量、规范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其次,家长不仅要在态度上支持孩子学习古诗词,自己也可以捧起书本,走进古诗词,做孩子的同学、老师、朋友,甚至是做孩子的学生,去激发孩子学习古典诗词的热情。再次,家长一定要时刻去关注和关心孩子学习的是哪些古典诗词。家长可以趁此机会,补补课或者重新用古典诗词涵养自己的生活、丰富自己的精神、提升自己的境界。所以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古诗词,有百利而无一害。
电视台采访视频结束后,在主持人的邀请下,家长们纷纷上台表达自己在育儿过程中的感想和体会。家长们有的说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有的说,在孩子跟随书院学习经典时,每天的读经打卡非常关键,好的习惯养成后,坚持读经、坚持学习,一定可以水滴石穿,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还有的家长说,自己在育儿中也会有急躁的时候,但需要有觉察的能力,安住于当下,让自己静下来,不起烦恼心;有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进入书院三、四年了,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在自己抄写《道德经》中断时,是孩子提醒她坚持超写完,不能半途而废;家长们非常感谢书院,感恩能与孩子一起走进书院这样一个纯洁的圣贤的道场。有位义工老师在现场感慨“书院家长学堂的气氛比外面三伏天的天气还要热!”一个半小时的时光很快过去,本次家长学堂就此落下帷幕,家长们带领着各自的孩子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感恩书院,感恩先生和师母,感恩所有义工老师们,感恩所有遇见。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