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惜春的人生与归宿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标签:
文化 |
分类: 廿四节气 |

2025年7月7日,星期一,是二十四节气的小暑节气。无论寒来暑往,季节流变,每到节气,书院都会开门迎客。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期间未因任何原因停歇过。今晚近300人跨越山海共赴这第437场云端文化盛宴。晚上7点,汉风先生准时在线上开启《红楼梦》人物鉴赏系列讲座第就九讲:《独卧青灯古佛傍—贾惜春的人生与归宿》。这一晚,先生带领我们共同走进红楼人物贾惜春的人生,读她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让我们跟随先生的脚步,通过六个部分来了解贾惜春:
第一、惜春初印象:一位不管事的。
惜春是红楼十二钗之一,排在第八位,除了巧姐,她年龄最小。曹雪芹对惜春真是惜墨如金,第一次正面写她,只八个字:“身未长足,形容尚小”虽是艺术手法上有无穷之意,对惜春的描写总觉得太过轻略。惜春是宁国府贾敬的女儿、贾珍的胞妹,是嫡出的一位真正的侯门千金,在宁府除了贾珍就属她地位最尊崇。在惜春出场的次数虽然不少,但大都是跟在迎春探春的后面,像一个可有可无的影子。群芳开夜宴如此盛大的大观园行乐图,竟然没有见到惜春的影子。由此可见,惜春与迎春一样,在大观园里是被边缘化的人物。难怪第六十五回,贾琏的小厮兴儿在向尤氏姐妹介绍大观园众姐妹时评价惜春“也是一位不管事的。”至此,红楼过半,惜春的形象仍然还不清晰。
第二、 走近贾惜春:孤介士的“冷”与“狠”
直至到抄检大观园,惜春终于修成正果,成了这一回目的主角。第七十四回的回目是《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矢孤介杜绝宁国府》,“孤介”指的就是贾惜春。何谓孤介?用《红楼梦》中的话说就是“百折不回的廉介孤独僻性”。此回写王夫人听了王善宝媳妇的挑唆,假说丢了东西,随王熙凤抄检大观园。
通过欣赏部分文本,我们可以看到对待抄检大观园的态度,惜春与探春截然不同。探春极力维护下人的尊严和利益。她对凤姐说:“我的东西到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不可能。”而惜春却恰好相反,她极力推脱与丫鬟的关系,丫鬟入画没有撒谎,在这场风暴中理应得到主人的护卫。然而惜春却为了一个“面子”而置下人的死活于不顾,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嫂子尤氏说她“你是个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探春说她“这是她的僻性,孤介太过,我们再傲不过她的。”心冷、口冷、心狠、意狠、僻性、孤介……这是惜春作为主角唱完自己的一场戏将要下场的时候,留给众人的形象。惜春是冷,冷是她的形象,也是她的个性!但是惜春为什么冷?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再一次顺着曹雪芹的生花妙笔回望大观园里依稀走来的惜春。
第三、走进贾惜春的成长环境。
有位哲人说,没有体会过爱,不仅不会爱人,也不会爱惜自己。惜春正是一个没有体会过爱的人。惜春生长在被人漠视的环境中。她长到十几岁,从未享受过母爱,父爱不肯给予,兄妹之情全然没有。孤僻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这僻性又阻碍她和大观园的其他姐妹交流,同是承欢贾母膝下,她未和任何人发展起亲密的亲情或友情来。在我们的文化传统里,夫妇不和被看作是家丑,而夫妻离异,被看作是一种耻辱。这里的深层原因是夫妻失和受到伤害最大的不是夫妻双方,而是他们的子女。夫妻都是成人,都不愿承受委屈,那么孩子呢?孩子更脆弱,他们如何承受得起父母离异而引起的人生震荡?中国的传统道德倡导家庭和睦,其意义就在于此。
先生说,今天,传统被漠视,离婚率逐年上涨。统计表明,单亲家庭的孩子其人格健全的程度远远低于夫妇和睦的家庭。我们想趁此呼吁一下:为了孩子,不要轻易离婚!不要把痛苦转嫁给孩子!关于夫妻的和睦之道,我们在书院的日常课程与各种场合阐释了很多。一句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轻易离婚的结果,孩子的个性就有可能像惜春一样——心冷、口冷、心狠、意狠、僻性、孤介……第四、 贾惜春对人生的“了悟”。
在常人看来,贾惜春是孤僻冷漠的。但惜春却不这么认为,她认为自己已经处在开悟的状态。我们聆听惜春与嫂子尤氏争吵时的对话才明白,惜春的僻性与孤介包含着两层含义:一层是世俗意义上的,作者要通过这种描写剖析人性的长成;一层是佛学意义上的,作者要通过这层描写剥落世俗的假象,并由此升华惜春的形象。
第五、 贾惜春的归宿。
随着贾府衰败,亲人离散,贾惜春看透世态炎凉,最终选择遁入空门,与青灯古佛相伴。贾惜春的判词:
勘破三春景不长,
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
独卧青灯古佛旁。
“勘破三春景不长”,虽然贾府正处于“三春”之时,但是好景不会太长,“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此处“勘破”二字,说明惜春并不是被迫出家,而是在盛中看到了衰,在“烈火烹油”中看到了贾府“树倒猢狲散”的结局。“堪”字则是体现了一种智慧、一种了悟,惜春正是悟到了贾府的终局,所以才“缁衣顿改昔年妆”,出家做了尼姑。然而此时的了悟,只能说是一种智慧的洞见,说明她比其他人看的都远,却不能说她具备了般若心,她之所以要出家,是因为提前看到了贾府的终局,所以才借出家提前避开祸。
金陵十二钗的故事,其实都是一个“因色悟空”的故事,“空”是她们最终的归宿,只不过每个人悟“空”的过程不一样。有的人是临死之前才悟透,有的人是在苦闷焦心之中悟透,有的人是在无可奈何之中悟透,惜春的结局应该算是最好的了。重点来了:读别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
第六、
首先,道生万物,人也在其中,各有其性,此之谓“个性”。个性里包含累生累劫的信息,包括天赋,也包括秉性。人生的第一任务是认识自己,认清自己,然后发挥天赋,利益大众,服务社会;挑战自己,消融秉性。最终,亮化天性,修出神性,回归自性。
其次,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可以通过修身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命,是限制。运,是创造。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顺道而为、行善积德、增能长慧,来改变自己的运程,从而改变命运
再者,一个人选择出家,是否意味着真的堪破生死、了悟人生?真正“堪破生死、了悟人生”的人,无论在哪里、是什么身份,他都不在乎!他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放下自我,利而不害,为而不争!他对着红尘世间的一切,只有无条件的接受、感恩、慈悲、付出!
人生只是生命的一个阶段,我们都带着自己累生的信息来到这个世界;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无论出身什么样的家庭,我们都要接受,都要感恩。我们此生是谁不重要,身处何处不重要,做什么工作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通过修身证道,不断增能长慧,最终改变自己的命运,完成活好与走好的双重使命!
小暑夜的风还在吹,惜春那孤绝的身影已淡成一道警醒,落在每个听者的心上。”真好!感恩所有的遇见!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图文/彭城书院2025级国学班新闻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