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李瑞云老师文章:是脚步所至更是心路所归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七月的热浪裹挟着期待,6月30日晚,我和儿子一起,跟随彭城书院180多位师生和家长,从徐州坐火车出发,开始了“游览粤港澳,探访大岭南”的国学之旅。火车开动的声音,像是给这次特别的出行敲响了鼓点,心里满是期待和向往。第二天一早洗漱完毕,是大家享用“百家宴”的美好时光,师母刘老师拿出自带的煎饼、烙馍,加入炒制的碎青豆,再撒上馓子、拌上手工制作的“神仙辣椒酱”,分给大家享用。车厢里充满着浓浓的烟火气息,大家尽情享用了一顿特别的“列车宴”。
书院的读经、讲学、诗会、茶会等一切课程与活动,都是为了提升师生和家长的智慧能量,游学更不例外。这次在火车上度过的长达20个小时的卧铺时光,一点也不让人感觉乏味难熬。用完早餐,师母提议大家拿出游学手册诵读《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经典句句能量爆满,激发斗志、催人向上!
接下来,师母又带领大家练唱《七子之歌》和《礼运大同》。孩子们清亮的歌声穿越喧嚣直抵心田,特别动听。几遍之后,师母突发奇想,建议我和刘慧丽老师及师母,组成三人小组,在过道两侧设立“关卡”,要求每一位经过的小弟子务必唱“七子之歌”,方可顺利通过。不会唱的可以跟随老师或好朋友学唱。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师、小弟子的不断加入,车上能量在不断提升,营造出一种祥和、幸福、喜乐、放松的欢乐气氛,浓浓的爱国情怀荡漾在整个车厢的上空。
饱餐之后的温暖,诵读经典的能量让人感到心里踏实,方寸之间盈满了分享的暖意与经典的浸润,虽未到港澳,感觉大家的心已经靠得很近了。同行的南通分院蕊静老师感慨分享说:“这哪里是开往港澳枯燥乏味的长途跋涉,分明是灵魂驶向精神家园的朝圣之旅。每一个瞬间,都是生命中珍贵的修行。”
南国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香港——这颗璀璨的东方之珠,以其高度的现代文明与多元文化的交融令人惊叹。太平山顶俯瞰维多利亚港,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如同现代文明的碑林,书写着时代的蓬勃;踏入香港大学,“明德格物”的校训石碑静默矗立,感觉老祖宗智慧在这里也挺受重视。而在星光大道,于海风轻拂中驻足于李小龙先生的铜像前,心潮起伏。后来我们还专门去了他在佛山的老家(祖居),看到了他写的哲理性的话语:“笔直的树最易崩裂,而竹子或柳树却能经得起风的肆虐”。这道理就像《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里讲的,柔弱胜刚强。他创立的“截拳道”,讲究“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就是把古代老祖先的智慧用在了武功里,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功夫背后的哲学,令人敬佩和景仰!
跨过壮丽的港珠澳大桥,澳门以其独特的包容性令人动容。大三巴牌坊,这座历经沧桑的“立体圣经”,我们在此齐诵《七子之歌·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歌唱祖国》的歌声在古老的石壁间回荡,三百年的离殇与归家的喜悦交织,化作血脉相连的强烈共鸣。“妈阁庙”缭绕的香火中,闽南风格的琉璃瓦与葡萄牙式山墙和谐并存,“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在这里完美演绎。
行程的重心,落在了“中山翠亨村”那片宁静的土地上。走进孙中山先生故居,青砖小楼古朴庄重,触摸着屋内简朴的陈设,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那颗为民族复兴燃烧的赤子之心。在故居前院的广场上,咱们书院大家长汉风先生引领我们席地而坐,一堂深刻的现场课在此展开。先生以“天下为公”为引,将中山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与“以百姓心为心”的圣贤境界娓娓道来。先生的话语振聋发聩:“我们来此,非为打卡留念,而是学习中山先生‘天下为公’‘无我利他’的精神!我们能利益多少人,方有多伟大!”当早教小弟子赵隽哲坚定地回答“要做利益天下人”时,现场掌声雷动,随喜赞叹、祝福满满!
岭南的武魄文心在佛山与广州得以彰显。黄飞鸿纪念馆里,刚柔并济的醒狮腾跃,南拳的力道与韵味,生动诠释着“武以载道”的岭南精神。而踏入广州黄埔军校旧址,肃穆之气油然而生。斑驳的校门,“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的对联与“革命者来”的横批,字字千钧,如烈火灼心。树荫下,汉风先生沉痛追忆:“抗战中黄埔一期学生阵亡率高达95%,他们用生命书写了真正的爱国与担当。” 此时,历史的厚重感与先烈的牺牲精神如潮水般涌来。在和平年代,我们应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当下即是!这“革命者来”的号角,已化作我们肩头沉甸甸的文化传承与使命——以弘扬圣贤大道,树立民族自信为己任,守护这用鲜血浇灌的山河!
回望七日的足迹,最珍贵的并非风景名胜,而是同行者躬身践行的身影:总指挥滕丽娟老师彻夜协调,疲惫的身影、沙哑的嗓音;朱旌德老师烈日下不停奔忙、捕捉每一个瞬间的精彩;柴耐老师怀抱三岁多的幼子,于凌晨曦光中准时登车的笃定……当珠海导游由衷赞叹“从未见过如此安静自律、和谐温暖的大规模团队”时,我们豁然明了:书院的蓝色丝巾与书院徽章,不仅是一种标识,更是“践行证道”的无声誓约,是“相亲相爱一家人”最真实的写照!
列车北归,港珠澳大桥的钢铁长龙在脑海中盘旋。它何止连接珠港澳三地?更贯通了古今——从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疾呼,到李小龙宗师“以武弘道”的探索,再到今日我们书院人捧读经典、温暖世道人心的坚持,无不是对“天下为公”这一千年理想的深情回应与时代践行。岭南之行,非仅脚步所至,更是心路所归。“中山故居听分享,先生赋能亮心灯/天下为公百姓心/增能长慧修行中/以德化人求大同/去除分别见本真/抛却私欲无我限/迷中醒来日日新。”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太、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9—1绽组成员、2018级国学班弟子、志愿者协会义工、福德班教委会成员
李瑞云。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7月8日。题图为本文作者(右二)与书院志愿者协会第二任会长张辉老师及孩子们在黄埔军校参观是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