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生命组平衡月三人行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编者的话:在平衡月,六实第9-1组共收到10位老师所写的感悟,姓名如下:尹成清、刘昌盛、李瑞云、高素军、陈家善(3篇)、张玉文、周伟、赵正珍、李维、戚景华。老师们的每月一信,都用心写出了自己在六实活动中的收获与成长,质量很高。除了独立推送的之外,现在合辑3 位老师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借鉴。希望全体同修向这些老师看齐,珍惜自己在书院大家庭学习的机会,修身不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尹成清:回归本位方可实现家庭平衡
孩子从呀呀学语到展翅翱翔,父母的角色从守护者渐变为目送者。放下“为你好”的控制欲,试着蹲下来,从孩子的视角看世界。先生常说,真正的爱不是修剪枝叶,而是给根系足够的空间深扎土壤,对子女过度控制会压抑天性,完全放任则失于引导。接纳孩子的不完美,用榜样而非说教影响他们,这便是“不言之教”的平衡。
我作为婆婆,在家庭中与儿媳的相处中保持平衡,需要包容与适当的界限感。我坚持少评判,多理解代际差异。作为祖辈,隔代亲是上天赐予我的礼物,我也曾一度对两个孙子的教育和儿子儿媳产生分歧,在书院聆听了先生给我们福德班的教导后,我逐渐明白孙子的教育是他父母的事,明白爱是退后一步的风景。
与子女之间的育儿方式、消费观、生活习惯的不同是必然的,不必纠结“对错”,婆媳关系也会有“春的温暖、夏的热烈、秋的淡然、冬的冷静”。对儿媳的善意,未必会得到回应,但会潜移默化影响我儿子的婚姻质量。家庭和睦,儿子才会更安心工作,这便是“爱出者爱返”的因果。“彼此尊重、互相体谅、各安其位”。今日种下理解的种子,来日自会收获和谐的果实,做好自己便是在修“因”。
平衡月的祈祷文中说:“自然里没有一朵花一开始就是花,也没有一朵花到最后还是一朵花。”这句比喻太妙了。花的生长、绽放、凋零,恰如人生福祸、世界变迁的缩影。动态平衡的本质,或许就藏在变与不变的张力里。家庭作为最小的社会单元,是练习平衡的最佳道场。从儿孙身上学习新事物,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从父母身上追溯生命根源,理解自己的来路。从姊妹身上照见另一个“平行时空的自己”,获得情感镜像。夫妻间以“反者道之动”化解矛盾。
爱与平衡,不是玄奥的概念,而是藏在柴米油盐里的践行,或许真正的大道,就藏在每个当下。愿我们都能在动态的世界里,修一颗如如不动的心。修心的关键,就在起心动念处:如果抱怨种下的就是荆棘;如果感恩,种下的就是鲜花。
2、戚景华:平淡的日子藏着内心的平和。
清晨第一缕阳光升起,我在这自然的节奏中悠悠醒来,没有匆忙去拿手机和下床,而是先在床上微闭双眼,双手合十,心中念诵感恩心语: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感恩我的身体,感恩家人,感恩我的贵人,感恩书院老师同修们,感恩我所有的一切遇见。相信自己,做好自己。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紧随先生“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
简单洗漱后,开始与六实早共修的老师们一起静坐、深呼吸,倾听内心的声音。当《醒来》的歌曲结束,然后下楼和肖淑玲、张传珍两位老师一起做养生拳操舞,让微风、小草和鸟鸣一同享受能量音乐带给我们和万物的能量加持。
白天有时也会回顾清晨的美好时光。两年多来,这每一天点点滴滴的坚持,虽然没有多大的变化,但自己的内心不知不觉和谐了许多。我没有什么烦恼和压力,有的只是平凡而真实的生活,我知道这看似平淡的日子里,其实藏着我一直在寻找的内心平和。
3、李维:关系是生命的土壤
五月是平衡月,大道的功能是创造、广大与平衡——大道不是别的,就是爱,我们存在的目的也在于发现无条件的爱。大爱无私能滋养一切、疗愈一切;大爱无为能守住平衡,不偏不倚。人类心中有爱,生命尽是天籁。
这是平衡月祈祷文中的第一段话。我眼里的平衡是:上学时要遵守纪律,按学校规章制度做事,对老师要恭敬,对同学要友爱,才能愉快地学习;走上工作岗位时要尊敬领导,爱护同事遇事多担当,从小事做起,真实地去帮助别人,相处才能融洽;成立家庭了,要尊重家人,让每个人做好自己,为对方多付出,有意见要求同存异,才能相处和谐。
我知道幸福生活的另一端,要用和谐的关系去平衡。关系是生命的土壤,关系和谐,关系着身心、家庭、事业乃至社会的和谐。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是非,都是内心预设的分别;心中生起的喜忧,都是因分别而起的执念。不要觉得自己什么都“对”,把“对”让给别人,就把和谐还给了关系;也不要太计较,心中若留一丝混沌,也许能从混中生出一颗星辰。生老病死,贫穷富贵,花开花落,人心要宁静,也要保持平衡,情绪才能安定。宇宙一切变化都是常态,都是让世界趋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