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王淑华老师文章:亲亲书院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这个月是连接月,也是我走进书院以来,亲近书院次数最多的一个月份。一个月前我正式退休了,同时开启了亲近书院,积极参加与书院有关活动的新生活。周一去彭园做九节拳;周二去书院明伦堂学唱歌;周三参加福德班课程;周四参加舞蹈组节目排练;周六去书院启蒙班助教。在这期间积极参加了福德班、六实组、舞蹈组、声乐组等庆祝书院十八周岁生日的各种祝福活动。先去新区铁道兵公园与舞蹈组和太极组同修们一起拍祝福视频;然后去云龙湖诗博园参加伞舞和手语舞排练。
近期,我还先后参加了三次规模不同的游学活动。上个月19日跟随福德班参加“游览户部山,溯源我书院”主题游学活动;月底跟随书院参加了“做客江南与春驻游学活动;本月6日跟随天人合一共修小组参加了书院国学班组织的“踏访历史胜迹,涵养人文情怀”燕山文化景区游学活动。清明节期间参观了书院非遗组在徐州艺术馆第一天的现场非遗展。除此之外,多次参加线上和线下小群或大群共修。
在书院,每次参加活动都对我的心灵产生很大触动,有太多感动、感恩、感激。在一次次的觉知中虔诚忏悔,在无数被爱和温暖包围的时刻接受滋养,在真诚的鼓励和护佑下找到自信,在历事练心中不断成长,在日常小小的付出中感受幸福。先生常讲,书院的每次活动、每类课程都是为了给每个参与者提供增能长慧的机会,给每个服务者提供锻炼成长的机会。我体会到有多少融入就有多少眷恋;我明白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老师,因为书院,因为先生,因为书院人,经常眼含热泪或眼里噙满泪水。
虽然我知道参与活动,也只是一个相,“春天在哪里,在我们的心里”,但当自己走进书院,抚摸书院的桌椅,看到书院的字画,闻到书院的气息,听到一阵阵读经声,看到一张张绽放的笑脸,从孩童到耄耋老人,从小弟子到大弟子,从小弟子到家长,就会感受到书院的温度。书院的一桌一椅、一花一草、一字一画……就是书院的泥,有谁会不爱呢!
在书院的这些日子,看到福德班的老人在书院学习传统文化,修身求道,身心更和谐,更有精气神;家庭更和谐,更幸福美满!书院的保健养老,文化养老,精神养老,修德养老,五福养老,已成为当今老龄化社会中流淌出的一股新型养老清流。在慈悲仁爱的先生引领下,以曹桂莲老师为代表的班委会的老师,各兴趣小组的负责人,他们都义不容辞地担起各个部门的责任,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付出担当中的状态是柔软的,谦和的,亲切的,愉悦的,幸福的。还有每次下课后,福德班长辈们都满心欢喜争先恐后地打扫卫生,而在所有的当下都是幸福的。一个个平凡的名字背后都有一段修身成长的故事,身体健康了,家庭和谐了。自己好了,周围也好了。
书院18年风风雨雨,经历无数磨难,走过了最艰难的岁月,现在春暖花开。数百位义工老师手拉手,跟随先生一起走,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我们不需要理由,把美丽守候!先生说,我们要牵手相伴到永久,一世解脱到永久。一切愿望皆美好!一切美好都会如期而至!祝福亲爱的书院的明天更美好!
不知不觉中,在一次次地被爱和温暖中,自己的心柔软了许多,打开了许多。不做旁观者,做参与者,老有所用,老有所为,有人担当我协助,无人担当我上前。愿自己能在有生之年,由小我走向大我,由大我走向无我,无我利他,为他人、为社会、为众生奉献自己的一点爱和温暖。只有参与了,才有机会承担和付出,也才能成长。在民族文化自信的今天,愿跟随先生追随书院为“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的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愿为明珠,照破山河万朵,愿作舟楫,普渡天下众生。
亲亲书院,我们的书院,我的书院,您是我梦里的归宿,您永在我心灵的深处,我爱您!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2组成员、2019级国学班弟子、启蒙班助教、志愿者协会义工、福德班成员 王淑华。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