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毕风东老师文章:家庭是人生的第一道场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加入彭城书院丰县分院暨凤城书院的义工团队已半年有余,随着不断参与书院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和国学经典的深入学习,对于书院,我也由原来的陌生到熟悉,从一个局外人到渐渐融入到这个充满智慧与温暖的大家庭,成了书院义工团队的一分子。我的内心每天都充满着喜悦、幸福与感恩。说实在的,从一个对圣贤经典一问三不知的“门外汉”,到加入“六实”共修活动并成为第十六组成员,我知道这一切的改变都是书院老师和同修们无私奉献的帮助给予的,都是在凤城书院这片肥沃的传统文化泥土之上成长蜕变的。
一、孝敬父母是人生最重要的修行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浮生只剩归途”。四十几岁的年龄,上有老下有小,面对父母的衰老,我们无法改变,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时光,在今后的岁月里多多的陪伴她们。2010年从部队退伍之后,我便一门心思搞创业,全身心地扑在自己的生意上,以至于回老家的次数并不太多,照顾母亲生活更是少之又少。2016年冬天,我突然接到老家邻居电话:“抓紧时间回家,你妈病重了!”接到电话,我整个人慌张的不知如何是好,从未有过的经历,让我两耳嗡嗡作响,直感觉天像塌了一样,整个世界也变得一片灰暗。
我急忙驱车回家将母亲接至徐州四院,挂号、检查、会诊。诊断结果出来了,母亲一身病症:大脑深度抑郁、脑梗塞、心脏房颤、心律不齐等,属于高危性病人!这一切,令我无法接受。整个治疗过程,我一直处在高度紧张与迫切期待的状态。感恩上天护佑,感恩医生的大恩大德,整个治疗过程还算顺利,母亲得到了有效的救治,身体也一天一天的得到好转。母亲这次病情的突然发生,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失去与得到的心灵之苦。作为儿女,陪伴父母就在当下,而非明日!
从那以后,我将母亲接到身边,饮食、吃药,我都细心照料。特别是在进入书院以后,母亲的身体也有了更大的变化。早上,我就在母亲身边诵读经文,母亲静静地听。读到好处时,我便与她分享,母亲也格外开心。我练习拳操舞,母亲也和我一起活动身体。天气好的时候,我便陪她到楼下广场散散心。就这样,一天天地坚持,母亲的神情开始有了改变,脸上常伴着笑容,精神明显好了很多。每次带母亲回老家,乡里乡亲都说母亲气色大好,亲戚朋友也夸奖我照顾有加。俗话说:年少不知父母恩,半生糊涂半生缘,门前有车不算富,家中有娘才是富。这一切的发生,真真切切让我感受到心与心的陪伴才是拯救疾病的一剂良药。也更加让我感受到陪伴父母的责任感与重要性。
二、夫妻互敬互爱方能幸福长久
父爱则母静,母静则子安,子安则家和,家和万事兴。融洽的夫妻关系是家庭和谐的重要保证。我与妻子有着八年的恋爱史,高中毕业之后,她上了大学,我当了兵。八年里,我们飞鸿传书,互相传递着爱慕与赞同,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然而,结婚后,我们和大多数人一样,没能逃出鸡零狗碎的圈子,过上了柴米油盐的生活。岁月无情地掩盖了我们的长处,不断的暴露着两个人的缺点与不足。生活中各种欲望无由头的滋生蔓延,生活的焦虑,工作的压力、生意场上的失意,让我变得情绪极易失控。家庭生活开始上演小吵不过周,大吵不隔月的变奏曲。
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两个人的感情变得越发脆弱。话不投机,半句多,一句话不和,就会恶言相向。家庭生活常常是鸡飞狗跳,一地鸡毛,两个人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直到去年九月份,走进书院家长课堂,我才意识到,一切都是自己制造的,自己制造了这一切!于是,我想试图改变自己。以前,在家的时候,吃完饭我把碗一推;衣服穿完就随处一扔;鞋子穿过到处乱丢,也正是因为这些小事常常引来妻子的烦感与唠叨。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一切的改变都从小事开始。我想,改变夫妻关系就从做家务开始吧!妻子在学校教书,起得早,回来的晚。于是我就把家务事全揽了过来,做饭、洗衣、拖地、接送孩子上学,每一样我都认真地去干,每次放学之前,我都把房间收拾的干净利落。渐渐地,我发现,妻子回家后的叨唠没有了,我心中也感到非常的满足与喜悦。其实家庭关系都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日积月累地造成了两个人的不和气。
老师说,夫妻有三戒,一是要戒掉动不动就吵架的毛病;二是要戒掉爱说气话的毛病;三是要戒掉相互埋怨的毛病。我只要在这些小事上下功夫,去改变,相信我们的关系会越来越好。刘艳梅老师也在家长课堂上讲过一堂《夫妻关系的良药与毒药》的课,告诉我们用好夫妻之道,就要多向内求,少指责对方的问题,多寻找自己的不足。夫妻之间相互鼓励和肯定,是家庭关系最好的黏合剂,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家庭才会更加幸福美满。
三、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孩子就长大了。原先那个活泼可爱的小孩子,如今变成了一个多愁善感的小伙子。原以为孩子年龄稍大些,自律能力就会好一些,没想到在进入初中之后,一切的变化都打破了我的认知。迟到、旷课、早恋、沉迷手机等一系列问题扑面而来。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我常常难以冷静,甚至动怒发脾气,强制性的约束制止孩子的行为。可是,效果却大相径庭,孩子不但不听话,反而表现出异常的反抗与叛逆。
平时我翻看孩子从小到大一路成长的照片时,心头就会酸酸的,我的那个可爱的孩子哪去了?他怎么就变成了如今的这个样子了呢?这些问题我又该如何是好呢?我便常常会因自己以前的种种不好的行为,而感到奥悔。我知道,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我以前的种种过,结成的种种果。而这一切问题,都是以往的家庭环境造成的。曾看过一段话说:“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贫穷,不是疾病,而是一家人都不会好好的说话……身为父母如果情绪不能保持稳定,培养出的孩子情绪更不稳定,孩子也缺乏爱和安全感。作为家长要合理的发泄情绪。以身作则好好说话,才是一个家最大的风水”。
书院大家长汉风先生也经常教导我们“孩子不用管,全靠父母德行感”。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我们作父母的就要以自身的积善修德为重,要言传身教。《论语》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早模仿的对象。想要养育一个自律优秀的孩子,我们作为父母的首先要成为自律优秀的人。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实属正常。面对这些,我们常常无法接受,甚至不能接受。在解决孩子的问题时,往往只重在“管”和“堵”上,而常常轻了“导”与“疏”。被问题“牵住了鼻子”,不知所措,东拜西求。其实经典里早已告诉了我们最好的解决方法,那就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任何问题都有其两面性,换个位置思考,或许问题就会变得简单易行,答案也会迎刃而解。我们学习经典,就是来拿能量加持的,改变孩子,先从改变自己开始,接受一切,接纳一切,在新情况、新问题中历练,做到“知行合一”、“合道”而为,少指责、多陪伴,给予爱,真正成为孩子生命成长中的那个“贵人”。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祖宗圣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16组成员、丰县分院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