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找到了自已内心的那份宁静和喜悦

(2025-05-19 09:28:03)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我找到了自已内心的那份宁静和喜悦

很快一转眼已到月底,每月一信是对这一个月的学习总结,共修让我一直幸福下去,我内心的那份宁静和喜悦更增加了幸福感在书院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是我最乐意的事来到书院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轻松放下工作生活中的琐屑,今天的时间是我自已的和孩子们一起诵读经典,看到孩子们天真的笑脸,听到他们诵读经典的声音,我无比愉悦和幸福。

进入书院我感谢我的儿子,当时是陪孩子学习的。进入书院有福气遇到了于老师艳荣老师。跟着于老师学习,参加家长课堂老师说要想孩子好家长必须先学习,家长变了孩子自然就好了。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大人怎样做孩子怎样学。我发现这么些年都是我在让孩子好好学习,自已从来没有拿起书本去读书,可见自已错的有多离谱认识到这一点打算和孩子一起读经典,慢慢的我就拿起书做样子,做着做着我也喜欢上了读书,读经典才发现经典是增能长慧的。

通过学习我发现生活不是只有柴米油盐家庭孩子,我可以获得更豁达一些。我发现自己太小了,小到遇到一点小事都有怨心怨气,我要成长自己提升自已。我要跟着这群有大爱心的人一起走,特别喜欢张莉老师自内心的微笑,我发现这么些年我都没有开怀的笑过我要像这群老师一样有一颗大的心来到书院,我发现这里的人都不是为了自己在活,而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在活,原来人生可以这样过。

孩子上初中离开了书院,但是我舍不得离开书院离开书院我不又回到原来的样子了吗?我问张老师能不能让我在书院做个义工,过了两天于老师给我打电话说欢迎您加入书院义工队伍我那天在家高兴地跳起来,在书院听于老师讲课让我懂得了感恩,不报怨,心胸大了再会因小事计较我成长了孩子也变懂事感恩了。

参加了“六实”共修,我找到了自已内心的那份宁静和喜悦,每天都是那么的充实,做什么事心里都很坚定。没有了抱怨没有了期待,我认定不是别人需要我做事而是我需要通过做事去成长,所以我开心了幸福了跟着书院学习成长让我的生命得到了滋养,让我有了价值感。

    自从加入“六实”活动,我从思想、行为、语言有了变化,《道德经》的智慧浸润影响着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做人要像水一样永远处于低位而不与人争,不能做大事就力所能及的小事这几年我坚持带儿子扫楼梯,从点滴小事做起。没进入书院之前看到孩子做作业都会挑小毛病,对孩子的指责多于表扬,弄得孩子和自已都气的不轻,火还蔓延到家人身上自己还觉得很委屈,就会不停的掉眼泪,生气好几天,身体也不舒服这都是没有智慧的表现。先生说心小了事就大了,心大了事就小了现在如果和孩子意见不同会沉下心来和孩子探讨,或者是默默的走开,等静下来再去和孩子交流

孝为根本,我们兄妹五个从小跟奶奶长大,和奶奶感情很深。奶奶在世时,我们给奶奶洗澡洗脚,尽心地去照顾奶奶疼爱奶奶是我们的需要,奶奶活着就是给我们小辈尽孝的机会孩子也学着我们的样子给奶奶洗脚,陪她聊天。现在奶奶走了,以后再没机会孝敬奶奶了,失而不得的那种痛,当我很难过的时侯,儿子给我说:“有的人去世了,没有人记的他那是真的没了,当我们心里想着她时,老姥姥就活着。”儿子说的话让我感动,经典滋养的孩子就是不一样。人生终会离别,先生讲到我们的修行就是活好走好,奶奶走时99岁,一生心善,走的也很安祥,这就是活好走好吧。我要珍惜现在拥有的,更好地孝敬自已的父母和婆婆,让老人过的顺心、开心才是最大的孝。

感恩我的婆婆和我们一起生活已经有二十二年了,她对我和孩子给予了自已所能给的爱结婚这么多年一直都很疼爱我,照顾我们的生活看大两个孩子婆婆总是做的多说的少没有任何怨言,我非常的感恩婆婆。近两年她的身体也没有以前好了,我有时间陪他聊天,她喜欢打牌我就陪她打打牌,放放音乐跳跳舞,带她回老家转转只要老人开心我就很开心。因为老人是家里的根,老人开心了我们的生活才更幸福,人孝了一切都顺了。

我的先生很包容我,做什么他都支持我,我学习和在书院做义工他都很支持我有时还提醒我该去书院了可别去晚了有时还提醒我该读书了,我们相处的轻松又愉快越学习越快乐家庭越幸福,我最幸福的就是老人身体健康,夫妻恩爱,两个孩子懂事孝顺,我非常的幸福。跟着一群大爱无私的老师们共同学习经典智慧生活会越来越幸福。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16组成员、丰县分院义工 李艳会。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42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