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柔弱了自己的世界就和谐了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参加“六实”活动将近两年的时间了,每天坚持诵读《道德经》、静坐、做拳操舞之后,感觉最大的变化是自己变得柔弱了,身心灵越来越合一了,家庭也更加和谐了。
在家庭生活上,孩子正值青春期,各种叛逆让我措不及防。看到孩子整天抱着手机,我和他爸爸气得摔过手机、踹过门、把他赶出家门,甚至哄骗到戒网瘾的学校……那时候,家里每天都是是鸡飞狗跳、惊涛骇浪。我们一直在用强制性措施帮孩子纠偏,但结果是问题非但没解决,反而更加严重了,孩子拒绝与我们的一切沟通。
后来有幸进入书院,走上了学用《道德经》,践行“六实”之路,思维开始转换,人生跟着发生蜕变。有一天读《道德经》,一句“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经文猛然触动到我。是呀,天地生养万物,让花成花、草成草,世界才会如此丰富多彩。为什么我非要让我的孩子长成我想要的样子?《闻道心得》第54章第7条也说:“养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好父母的本分——我们内在没有冲突、恐惧、焦虑,是个和谐的整体,这样的话,无论我们做什么,对孩子来说都是完美的,也会得到孩子忠实地回应,这样就会对孩子创造奇迹。”
再想想,“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道德经》里很多地方都在说“柔”的力量。而我却把最强硬的手段用在最亲的人身上。我的做法是失道走反的。我要改变思维,把关注点从孩子身上拉到自己身上,做一个和谐的母亲。当我柔软下来后发现孩子是如此可爱:三八节时,孩子送来一束香槟色的玫瑰花;我生日那天又送来了一个“祝妈妈每天健康开心”的摆台……
看到了这些让我内心更加柔软了,我要看到孩子的优点和天赋,包容和化育孩子的短板与不足。我要让孩子成为他自己,为人父母只做好自己应做的事即可。经过一点时间的调整,现在的我们亲子关系好多了,孩子愿意坐下来聊聊他的朋友与他的想法,甚至还有他对我修身证道与学习内容的看法……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以前我爱人脾气急躁,稍有言语不和,我们双方都丝毫不退步,冷战好多天。自从学用《道德经》,践行“六实”之后,我随时觉知自己,挑战自己,战胜自己。我变得越来越柔弱,越来越包容,越来越能理解对方了,我们的关系好像回到恋爱之初,彼此说话都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关系融洽了很多。
在工作上,以前总认为自己能力强,干的工作多,加上出于评职称的需要,获取了各种荣誉,但同时也有了一些矛盾冲突。《道德经》中说“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放下私心才能成其大私。现在是个知识爆炸、物质丰富的时代,五色五音五味令人心发狂,读经静坐是静心的好方法。“塞其兑,闭其门”才能生发内心的智慧。我现在删掉了多年不联系的朋友,推掉无谓的应酬,不八卦不扎堆,且内心清静充盈。
边读《道德经》边反省过去几十年的所做所为,真是感叹老祖宗的智慧博大精深。感恩先生多年来默默的传承,感恩书院老师们无私奉献,感恩同修们牵手偕行。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5组成员、第九期子衿学堂弟子 金桂芝。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