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牵着孩子的手在书院走过了七年路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上个月,在书院微信公众号上看到季书英老师的文章很感慨。季老师是2017年进入书院的,跟随书院已走过八个春秋。从她的字里行间能非常深切的感受到她对书院的眷恋,对国学的热爱,对先生和师母的尊敬,对书院老师与同修的珍惜。季老师家的孩子和我们家孩子都是毕业于书院附属明德国学幼儿园。如今我家孩子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在书院就读于少年养志一班。转眼间我也跟随书院七年了。至今明德国幼的老师们和在孩子在国幼成长的点点滴滴仿佛都还在昨天。
忘不了第一次见到先生时的背影;忘不了孩子第一次去幼儿园时的分离;忘不了第一次去耕读园摘桃子、摘南瓜、种大蒜的快乐;忘不了孩子第一次登台表演《三字经》时的稚嫩;忘不了第一次跟随书院游学时的新奇;忘不了第一次穿上书院教师服的骄傲;忘不了第一次做义工时的荣耀,忘不了自己第一次登上书院舞台演出时的兴奋……在书院里有太多太多的第一次是如此美好!
刚开始进入书院,我对于什么是义工,做义工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做义工等都是模糊的。慢慢地经过这么多年在书院的学习、历练、沉淀、成长,我对义工的意义逐渐清朗了。这些年在书院学到了太多太多,经历了太多太多。三年的疫情有书院和先生的陪伴,我们非但没有能量消耗,反而加速成长。自己被利益熏心而做错事时,有先生指点迷津,对我不离不弃,引领我回归正道。在这个学习被卷的时代,对孩子的成长有先生的指引,我减少了很多焦虑……有书院的滋养和先生的教诲,我慢慢学会向内走,找到自己的良知,看到自己的愚笨、懦弱与懒惰;看到了夫君和婆婆的默默付出;看到了先生弘扬传统文化、大爱无疆.......
回望来路,书院的义工岗位我基本上都经历过了。但不久前吴咏梅老师的一句话却深深的震撼到我。她说:“我要是有机会做启蒙班的主班老师,会进步得更快,但现在自知火候不够,还差把火,我要继续追随书院赠能长慧。”吴老师说得太对了,我差的何止是一把火,差得太多太多了。这也是我当下修身的瓶颈,究其原因还是自己的惰性太大,缺少担当,付出太少。做义工过程中,敢于挑战自己没有做过的岗位,才会不断的突破和成长。
书院给了我很多很多,而我又为书院做了些什么?时时问问自己“还能找到当初进入书院的初心吗?身在世俗能否不被裹挟?”先生说,生命蜕变只有一条路,即修身不辍。虽然我牵着孩子的手,在书院走过了七年路。但这远远不够,我要紧跟书院,一直走下去,直至走到光明世界。感恩先生和师母的引领。感恩老师和同修的牵手。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5组成员、家长学堂义工、茶道研究中心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