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周年征文选登(特别推荐):踩着大道的节拍逐光而行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多年前,爱人单位楼下有家生意兴隆的饭店,我们常去光顾。店名叫作“彭城人家”,那里的徐州菜地道入味,也让我记住了“彭城”这一名称。彭城菜入了胃,彭城名也入了心。未曾想,后来竟与“彭城”二字结下更深的缘分。
第一次听闻汉风先生之名,是在2023年7月22日。此前一周,彭城书院南通分院——笃行书院揭牌成立。因带孩子到分院参与舞蹈课程,我结识了生命中的贵人——海燕老师。海燕老师饱含热情地抚着我的肩膀说:“我们每周四晚有《道德经》公益共修课,您可以来听听。我们还有亲子公益国学课,您也可以带孩子来体验一下。上周末我们参加了汉风先生为期两天的‘家业传承暨家道中兴研修班’,那么多听众,那么多志工,现场能量大的嘞,您是不知道呦!下次有这样的机会,您一定要来参加!”海燕老师的真诚推荐,让《道德经》共修、亲子国学课、汉风先生的讲座,都在我心里埋下了种子。命运的丝线自此悄然编织。
没过几天,我走进了笃行书院周四晚的道德经课堂,那是我首次接触《道德经》,对这部古老的圣贤经典充满着好奇。8月10日,我进入了笃行书院道德经学用群,进群后的10天,海燕老师邀请先生入驻分院群,为大家加持能量。那时的我,尚不知《道德经》会对自己产生这样深远的影响。此后,海燕老师每日早晚都会在群里分享先生和师母刘老师的音频。我当时并未参加志愿者成长营,起初以为这些只是参与活动的老师需完成的功课,便跟着有一搭没一搭地发日志。渐渐地,我在先生的日志和各位老师的日志中读到了“道”,也通过先生的文字,与先生慢慢地建立了链接。
我何时开始特别关注彭城书院和先生的呢?缘起于去年元旦。遗憾的是,我未能跟随老师们去书院跨年。从老师们回来后在群里分享的日志中,能感受到他们被洗礼、被高维赋能后久久不能平静的内心。我仿佛错失了一场极为宝贵的人生修行之旅。如何弥补这份遗憾?我开始精读彭城书院的公众号文章、反复观看视频,认真拜读先生的“六实”日志和各篇“子夜随笔”。这几个月里,我仿佛穿梭于彭城书院的各个班级,跟在先生身边学习;仿佛陪着先生了却见弘一法师的心愿;仿佛伴着先生参观鲁迅故居;仿佛跟着先生去到王阳明故居;仿佛跟着先生在江南烟雨中,游览沈园和蔡元培故居……
先生的长情大爱照亮了他的旅程,也照亮了我的时空。在这样和先生之高德大爱的链接中,我的生命在不断地被滋养着,这种生命被滋养的感觉真的很好!
那次的女子研修班,于我而言,后劲非常大,我毅然加入了志工队伍,进入了新闻组,撰写了几千字的感想文稿。这篇感想被多位志工老师鼓励点赞,也被发布在彭城书院的公众号上。我看到文末标注作者为“彭城书院南通分院笃行书院第1期中华智慧女子研修班弟子 亚玲”。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自己名字前写有“弟子”二字,我成为了彭城书院的一名弟子,成为了先生的一名弟子,成为了学用古圣先贤文化的一名弟子。心底忽然漫过一阵温热,继而涌出虔诚、恭敬与感恩。
此后,先生来南通开办研修班、带领游学、进行道德经分享会,我都竭力安排时间,尽可能让自己与先生同在一方道场。这一年里,先生带我们游学了我们的狼山、军山、剑山、黄泥山和马鞍山,还带我们参访了虞山以及螺蛳湾……慢慢地,我们对先生越来越熟知,对《道德经》的理解越来越深,经典的学用践行也越来越落地。如今,我们分院已有了自己的志工队伍;有了自己的国学班教务组;有了三个公益国学班和各个成人公益学堂,包括瑜伽课、摩登舞课、拉丁舞课、书法课、节目编排课和家长智慧课堂。我们一路见证分院的成长,如同见证自己的孩子从襁褓之中到咿呀学语,再到蹒跚走路,我们为之欣喜、感动、骄傲与自豪。
去年七月,书院正式开展第三轮六实共修,我们毫不犹豫地加入,坚持至今已有十月。都说十月怀胎,这十个月里,我们孕育出一颗道心,一颗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的道心;一颗敬天爱人、无我利他的道心;一颗紧随先生、和谐四方的道心。这十个月,我们从逐步走近先生,到链接到先生身后的千军万马——18年弦歌不辍的彭城书院人!
这里有女版“行走的《道德经》”师母刘老师;有我敬爱且被整个书院敬爱的一然老师;有大爱无疆的凌寒老师;有福德深厚的书院大柱子曹桂莲老师;有细心周到、认真负责的徐凤梅老师;有美丽智慧的滕丽娟老师;有每日为书院公众号事业呕心沥血的李向东、朱旌德、陈泳汐老师;有忠肝义胆的穆忠良老师;有默默奉献的子衿女子远岫老师……还有无数个在书院每日公众号里可以链接到的为书院公益事业发光发热的老师、志工、大小弟子、家长和学友们!
先生说,书院当初虽由他创办,但从最初的一粒种子起,便不属于他!因为先生创办书院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她做成自己的事业,去彰显自我的价值,而是要把她建设成“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的公益事业,彰显华夏道统与中华文明的价值!先生希望让彭城书院在承继中国传统书院精神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时代接轨,与地域相融,成为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的标本。先生振聋发聩地发问:民族文化在哪里才能找到自信?答案就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思维和灵魂里;在我们的念思言行里;在我们的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里;在我们对道德的坚守与圣贤精神的弘扬里……
我们的先生葆有悲天悯人的慈悲仁爱;葆有赤诚热烈的家国情怀;葆有谦逊处下的君子之风;葆有中国传统士人的节操与风骨!先生教会我们唯有实现“活好”和“走好”双重使命,我们的生命才究竟圆满;先生教会我们“八德孝为首,百善孝为先”,在孝顺父母长辈这事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先生教会我们教育根植于爱,为人师者,要在人生的每一寸时空里,按照道的规律去做人,处事,接物,积德为有道的君子,然后在教学中传道,授业,解惑,在生活中以身作则,行为世范,正己化人;先生教会我们向内求,多关注自己,少浏览他人,多用镜子观自己,少用电筒照他人;先生教会我们挑战短板,跳出“小我”,升级思维,放下我执,去修一颗清静无为之心……
值此五一,书院走到第十八个年头,这十八年是先生人生最年富力强的十八年。书院初创的时候,先生还是一个刚刚准备跨越不惑之门的年轻人,而今早已过了知天命之年,奔赴花甲之约。而对于书院来讲,书院从婴儿时期走向了幼儿时期,再从少年时期走向了青年时期。如今,是第十八年,也是一个人成年之际。十八年的岁月,大家见证了书院的成长,书院也见证了太多的人和事。
十八年来,先生一直踩着大道的节拍,逐光而行。先生说,“弘扬传统文化”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行为;“温暖世道人心”不单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实践。真做了才能真的产生感化人心的力量,从而感召社会上有圣贤之志、家国情怀、道德良知、务实作风的人一起发热发光,奔赴光明!每每读到先生的这段话,我都热泪盈眶!
人身难得我已得,中土难生我已生,大道难闻我已闻,明师难遇我已遇。此后经年,唯有惜福!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盛情邀请先生去弘道、去讲学,而我们也会如先生所言,即使处在没有先生所在的时空,我们的心也会紧随先生,依然沧海云帆,顺道而行,向前走,向上走,向光明与温暖走!
我是彭城书院2025级国学班弟子,我在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祝福我亲爱的书院,18周岁生日快乐!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恩师,感恩一切万有!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15组成员、2025级国学班弟子、南通分院暨笃行书院骨干义工、公益国学启蒙班教师
亚玲。邮箱收稿日期:2025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