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史湘云名士风度启十八周年文化新章
标签:
文化 |
分类: 书院生香 |
谷雨节气至,2025年4月20日晚,彭城书院第432场二十四节气茶会以线上形式举行。书院的肇建者、茶会创办人汉风先生以“《红楼梦》人物鉴赏系列讲座之五——史湘云的名士风度”为主题,在茶香与论道中,引领众人从经典人物中汲取修身智慧,共赴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一、十八载公益路映照初心
“十天后,书院将迎来18岁生日。”茶会伊始,汉风先生的话语掀开岁月篇章。自2007年创办以来,这座位于徐州古城中心的书院,以“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为宗旨,用432场节气茶会、数千场公益活动,构筑起立体化的文化传承体系。从少儿国学班的童声诵读,到成人周日国学讲坛论道,再到福德班老人的晚年研修;从女子茶修的雅韵流芳,到远足游学的知行合一,十八年来累计数千名志愿者的坚守,让书院成为城市精神文明的地标。
汉风先生强调“文化自信始于传统根基”。书院能穿越时光,正因紧扣民族复兴的时代脉搏。正如节气茶会从未中断——无论寒暑,每逢节气日18:00,茶道老师准时备茶;19:00讲学论道,从节气民俗到生命哲学,将古籍智慧转化为现代人的修身指南。
二、史湘云品鉴:经典人物的生命启示
本场茶会聚焦《红楼梦》“霁月光风耀玉堂”的史湘云,汉风先生以“名士风度”为主线,层层剖析人物的精神内核:
(一) 湘云的坦诚与纯真。史湘云的出场“突兀却自然”——第20回中,一句“史大姑娘来了”便将她推入贾府。先生指出,曹雪芹以此暗示其“不矫饰”的本性:她敢当面直言黛玉“不如宝姐姐”,惹恼黛玉却不自知;“直率是优点,却需以‘慎言’为尺。”先生借湘云“口无遮拦”引申修身体悟:世人常以“刀子嘴豆腐心”自我开解,却不知言语如刀,伤人无形。先生又以徐州方言“直攮腔”为例,指出直言需兼顾他人感受。修身首重修口德,当说温暖启发之语,而非刻薄讥讽之言。
(二)湘云的超逸才情。史湘云的才情在诗社中大放异彩:芦雪庵联诗,她“连联十三韵”,以“寒塘渡鹤影”道尽生命苍凉与孤勇;白海棠诗会,她迟来却“两首压卷”,一句“蘅芷阶通萝薜门”写尽对生命的平等热爱。最经典的是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圃”中,她“香梦沉酣,芍药花飞满身”,扇子坠地、蜂蝶围绕,枕花而眠的姿态,既是青春的狂欢,亦是“向死而生”的哲学。先生点评:“真正的修身者当如湘云,通大道而不失烟火气,怀诗心而具生命力。她的‘是真名士自风流’,道破了修心的真谛:不故作高深,不压抑本真,以饱满的生命力拥抱生活。”
(三)湘云的风流倜傥。史湘云的“名士风度”更见于对传统礼教的突破:她偏爱男装,第四十九回中身着贾母所赐貂鼠大褂,头戴猩猩毡帽;又为丫鬟翠缕剃发,取名“韦大英”,暗合“惟大英雄能本色”之意。“这不是单纯的顽皮,而是对‘女子须端庄’的无声反抗。”先生解析:当其他女儿困于“三从四德”,湘云却“女扮男装”。由此可见,即便是常人眼里的这一点“微瑕”,其实也折射了史湘云的豪爽个性。这就是史湘云的“是真名士自风流,惟大英雄能本色”也,岂是那些世俗的迂儒腐士所能理解和相比的!
(四) 湘云留给我们的思考。 “品红楼人物,不是为评判优劣,而是读别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先生给我们六点启示:
第一、人间即修行场:湘云父母早逝却得贾母庇佑,印证“祖辈积德,孙辈有福”。修身不必远避深山,处理好家庭关系、亲子关系,便是“人道和谐”的起点。
第二、外在助力与内在成长:湘云血缘亲疏不及黛玉,却更得众人喜爱,可见“外物是加持,内修是根本”。正如书院十八年坚守,亦需每位修学者“反求诸己”。
第三、接纳性格差异:湘云豪爽、黛玉敏感、宝钗圆融,无高低之分。修身者当“容人短,学人长”,如江海纳百川。
第五、亮天性,去习性:湘云的善良耿直是天性,口无遮拦是习性。修身之要,在“亮天性、化秉性、去习性”,守住本真,修正偏颇。
三、茶会寄语:谷雨时节的修身启示
茶会尾声,汉风先生以“谷雨农忙”喻修身:“谷雨意味着雨生百谷,农民听布谷鸟催种,我们修身也需‘播种’——播下善念,耕耘心性。我们修身也要有强烈的时间意识,尊天法地尊道贵德。从当下起珍惜每一寸光阴,多发无我利他的念,多做无我利他的事。祝福大家都能通过抱一精进的修身完成活好与走好的双重使命!”
屏幕内外,茶香与哲思同频共振。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既是对经典人物的致敬,亦是对书院十八载初心的呼应。彭城书院将继续做传统文化的播种者,在节气的流转中,继续书写“温暖世道人心”的新篇章。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天地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图文/彭城书院2024级国学班新闻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