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堂国学课详细阐释了如何修养“三达德”

标签:
文化 |
分类: 书院生香 |

2025年4月13日,正值周日,古城徐州春风拂面,带着恰到好处的温暖,让人心旷神怡。在彭城书院明伦堂内的各位老师们也沉醉在这温柔的春意里。早上 8 点,国学班弟子们从城市的各个方向抵达书院,共赴周日国学讲坛之约。大家在前台有序签到,随后移步明伦堂,敬心诵读中华经典《道德经》。在明德操场,凌寒老师、侯瑞华老师、田丽老师在前台示范,大家在能量音乐中一同做九节拳。每个人都神情专注,脸上洋溢着惬意与舒畅。九点整,大家在刘伟老师的主持下举行上课礼,共同向华夏始祖轩辕黄帝和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历代圣贤、祖先、父母和师长行三鞠躬礼。
九点钟,国学讲坛准时开启。中国矿业大学资深教授、文艺学博士生导师、著名人文学者、年逾八旬的萧庆元教授,作为彭城书院教授委员会主席,以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为国学班弟子带来了一场有关《国学与人生》的主题分享。本次讲座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国学的用途。萧教授以当今热点话题中美贸易战为切入点,告诉大家国学之为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引用北宋学者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引发大家的思考,当今社会我们该具体该做些什么?
二、从修身做起。萧教授从颜回的“不二过、闻过则喜”;鲁迅的“老实乃无用”之别名;近代教育家王闿运的读书三种用途:科举、文人作家、帝师等事迹,来阐述国学之两说——由内及外,由小到大。
三、个人之实践。萧教授说:“宁为太平犬,莫做乱离人。大家要珍惜守护当今时代的和平安宁,做一个心怀天下的人。我们修身应从《中庸》里的‘三达德’做起,即智、仁、勇。”
萧教授说,“智”代表着洞察世界、明辨是非善恶的智慧以及丰富学识。它赋予人们穿透表象、把握本质的能力,使人在纷繁复杂的世事浪潮中,始终能做出契合真理与道义的抉择,为行为提供正确指引,不被迷障所惑。萧教授结合他的职业生涯所经历的种种事情,有悲有喜,引起大家的共鸣。
“仁”作为儒家思想的内核,着重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尊重与包容。它外化在善良、慈悲、宽厚的日常言行中,是对他人苦难的感同身受与无私援助,是对人性美好的不懈追求。仁是社会关系的润滑剂,能够消融矛盾、增进情谊,助力营造充满温情与善意的和谐人际环境。
萧教授结合他的家族,分享家庭和睦的几点妙招,我们作为子女,尤其是长子,一是要为父母解忧;二是照顾好兄弟姐妹;三是增强兄弟姐妹间的团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有我们做到了,我们才会影响家人,那么家一定是幸福、美满、繁荣又富裕的家。近几年,在萧教授的引领下,家族30多人一起编辑了家族历史书《马陵山下一家人》,引起社会的热烈反响。
“勇”,体现为面对艰难险阻、严峻挑战时的果敢坚毅,是一种毫不退缩、主动担当、奋勇向前的无畏气魄。真正的勇并非逞一时之莽,而是在智的理性权衡与仁的道德引领下,张弛有度、行止得宜,既能果敢行动,又不失理性与仁爱。萧教授以自身工作经历强调有教无类,鼓励大家积极发现孩子们的天赋,成就孩子。
最后,萧教授以他退休后辗转于北京、南京、徐州、宿迁等地,全身心投入传统文化传播与教育工作的经历为例,着重强调了教育是心灵的沟通,教育是真心的对待。真心相待、真情流露、孩子就会感动,就会想要努力上进。生命的教育是以心印心,心心相印的教育。全然的信任与接纳,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萧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既有学术深度,又充满趣味性,现场同修反响热烈,多次响起热烈的掌声。最后萧教授以修身既要追求全面,更要顺应时代,与时俱进,不要视野单一化才能更好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并服务于社会,结束今天的讲座!
在课程结束后,在凌寒老师的组织下,2024级国学班弟子也迎来了毕业论文的分组。一上午的时间,大家被感动着,被连接着,被滋养着,带着憧憬的心回去在社会生活中实践。
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