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场茶会让我们的心既清且明

标签:
文化 |
分类: 廿四节气 |
2025年4月4日,星期五,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清明。节气一到,就会有很多人习惯地关注着彭城书院的二十四节气茶会,因为它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特殊的文化景观。书院创办十八年,茶会举行十八载。十八年来,无论寒暑易往,季节流变,每到节气晚上六点,书院都会开门迎客,茶道研修中心老师烹茶待客;七点钟,书院的肇建者、茶会创办人汉风先生准时讲学论道。如是往复,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一如岁月更迭,年轮日增,其间没有因为任何原因停歇过一次。
清明节气因为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在这个特别的节气里,书院教务中心、茶文化体验中心、子衿学堂、茶文化研修中心,联合为当天前来参加茶会的师生、家长和传统文化爱好者,准备了系列文化活动。当天下午,书院茶文化体验中心暨婵之茗茶庄举行了申时茶会。晚上六十至七时,书院非遗研修中心在明道堂展举行了书院师生的非遗手作展;书院茶道研修中心的老师们为前来参加茶会的来宾举行了碧螺春品鉴活动。
茶会的重点是书院院长汉风先生的讲学论道。本次茶会举行的是《红楼梦》人物鉴赏系列讲座的第四讲——《机关算尽太聪明——王熙凤的悲剧人生》。先生深入剖析《红楼梦》中王熙凤这一经典人物形象,带领大家从全新的视角解读《红楼梦》,感悟人生的真谛。茶会开场,先生说“佛是开悟的人,人是未开悟的佛。人性有私,佛性无私,我们无我利他的那一刻就是佛,但我们却经常被自己的欲望与执念障碍。自私自利是世俗人生的常态,只有无私无我时,我们的生命能量才会得到升级。”
先生告诫我们:“走出认知的迷障,就会清楚人生最重要的只有两件事:一是发挥天赋,服务社会,利益众生;二是认清自己,去习性,化秉性,亮天性,圆满天性。但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认识自己不容易,挑战自己,战胜自己的习性与秉性更难。所以,老子说,真正的强者是自胜者。”先生对《红楼梦》人物的鉴赏,不仅是文学层面的欣赏,更是从修身的角度,借书中人物的命运起伏,引领大家感悟自己的人生轨迹,唤醒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王熙凤在《红楼梦》中的重要程度,正如宝玉式的恋爱不能离开黛玉而存在,贾府式的家庭也不能失去凤姐而维持。如果把贾府上下“结”成一张网,那么凤姐就处在中间的位置,相当于支架状人物、聚焦状人物与放射状人物。如此重要的凤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冷子兴眼中的王熙凤可以说是个非常完美的大家族女子:模样标致、言谈爽利、心机深细,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的女子。
而贾母向黛玉介绍王熙凤时,其形象就有了折扣,不仅泼皮,性格特点就是“辣”,包含了香辣、麻辣、泼辣、酸辣、毒辣等方面,可谓是五辣俱全。下人眼里的王熙凤长得美,心眼多,伶牙俐齿,待下人太严,评价可谓是优劣参半。来升眼里的王熙凤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而众人的一句“有理”足以说明来升对王熙凤的贬责并没有错。贾琏佣人兴儿对王熙凤可谓是鞭辟入里的刻画:“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先生说,要想认识正王熙凤的真相,不能只听他人的声音,我们要用自己的眼睛和思想,通过王熙凤的所思、所想、一言、一行来认识她的性格特征。首先,王熙凤是个才女。她的才华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王熙凤具有极强的语言天赋,能说会道。她对林黛玉进行了一番充满溢美之词的夸赞,又对林黛玉进行了无微不至的关心。这种夸赞与关心虽然很得体,但是太流于表面,太过声张!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王熙凤这是说给贾母听,做给贾母看的,是在拍贾母的马屁!但是王熙凤能拍得恰到好处!这就是曹雪芹笔下的王熙凤!但先生说,王熙凤的能说会道只是用在了术的层面,真正的能说会道,是说出去的话能够照亮人、温暖人、启发人、滋养人,让人醍醐灌顶。
王熙凤的第二个天赋是她的管理才能。这一点在协理宁国府中得到了集中体现。她执政后的三板斧,第一叫“丑话说在前”;第二叫“杀一儆百”;第三叫“我比你算得清”。王熙凤思路清晰、不讲情面、分工明确、赏罚分明、成竹在胸,几乎具备了一个优秀管理人才的所有条件。把贾府交给她管理真是再明智不过的选择。虽然她有很好的管理天赋,但她却是一个德行很低的人,甚至是黑心、毒心。计设一个又一个圈套,一步步陷贾瑞于罗网,最后置之于死地。谋算悔婚的张财主家人财两空,王熙凤却坐享三千金,丝毫也不自愧。她说:“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由于她如此自恃,做出的事才会残忍毒辣而又肆无忌惮。
先生说,德为才之柄。传统文化的人才观是:德才兼备是优品;有德无才是良品;无才无德是废品;有才无德是毒品。王熙凤能说会道、精于算计、八面玲珑、处乱不惊、明断务实,把自己的天赋发挥到极致,也取得了功名利禄,成为象征世俗社会的贾府中显赫一时的人物。但她假权营私、为富不仁、逞威弄权、滥施刑罚、心狠手辣、 草菅人命、贵而不谦、有才无德、不信因果。王熙凤从来没有恻隐和慈悲之心,她做事不择手段、做人不留后路,也从来不后悔,更不忏悔。王熙凤不信六道轮回,也不信因果规律,但她最后离世时,由于众鬼索命而亡。这正是由“神人共忿、应予天诛”而出现的“因果报应”!
先生最后寄语所有的有缘人:
清明,清是如水般清澈;明,是如日月般明亮。愿大家在清明时节可以内心清明、内心纯粹,愿景清晰,眼中有光。感恩所有的遇见!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师长,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图文/彭城书院2024级国学班新闻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