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李小燕老师文章:欢天喜地做六实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时光飞逝,六实活动已经走过两年半时光了。于我而言,六实除了每日的功课,还有每周五的小组共修,每个月大群共修,每周一的示范组共修,以及默读先生每天的六实打卡感悟。第三轮六实启动,我有幸成为第三组组长,这是组委会对我的信任也是一份责任。我给第三组取名叫“欢天喜地”,意在希望大家不要把六实作为不得不去做的事情,不要把六实作为生活工作的附属品,而是作为指导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必需品,是我们必修的功课。从见缝插针到固定时间沉浸式的去做,从被人提醒到习惯成自然的去做,从内心排斥到满心欢喜的去做。
六实以来,自我感觉三组整体比较精进,实干的积分排名都靠前。但在今年八月的一次大群共修上,我却发现整个小组平均积分是倒数第二。这正是修行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也是我自以为是的表现。尽管如此,在接下来的一次小组会上,我们对上个月功课情况进行了整体的复盘。我依然是笑着鼓励大家,正因为我们的倒数才托举了其他组,虽然我们的积分不高,但是对比我们自己月初定下的积分目标,我们最终都是达成了的,这就是自我突破,就是强者,正如《道德经》所说,自胜者强。会议结束后,我心里紧锣密鼓的思索着怎么能增加大家六实功课投入的时间。
首先,我先做好自己。先生常常教导我们身正为范,我先给自己列了个计划和具体的实施步骤,月积分突破900甚至到1000,这样每天下来必须达到30分及其以上。白天上班,也没有太多时间可以去做六实,只能利用早上和晚上一部分时间,以及周日的全天时间。想到这,我内心是感恩的,这也是倒逼我去突破自己,战胜自己的懒惰魔。另外也让我意识到,时间就是一种选择,当你认为自己没时间做某事时,那一定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如果我们足够重视六实,就一定会挤出时间甚至腾出时间来做六实功课。在这个思考下,我渐渐减少了许多空转的时间。同时,我也邀请我爱人腾出更多时间来照顾孩子,这样既帮助爸爸和孩子们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也能让我们彼此慢慢各归其位,从失衡慢慢走向平衡,优化了家庭的生态系统。现在周末晚上都是爸爸哄睡孩子们,白天还会带着他俩去户外运动一小时,市区周边游玩等。另外,很多事情我也让孩子们自己去完成,这个过程又让我获得了更多时间做六实,也提升了孩子们自理能力和自主意识。在9月,我每天的平均分在30分以上,我做到了。
其次,在9月大家的感悟中,我感受到大家的忙碌背后的力不从心和不知所措。让我想起那匹深陷泥潭而挣扎无力的马。于是我建议每周小组共修,从《道德经》分享转为每个月月初对上个月回顾和平安祈祷文分享,两周“四和”分享,第四周才是《道德经》分享。“四和”是“和谐身心、和谐家庭、和谐事业、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又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和原生家庭等。逐步分解,让大家修身从和谐身心开始。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家真的能剖析自己,曝光自己,升华自己。在9月份,我们小组一共提交了19份每月一信。这是开展六实活动以来最多的一次。
第三,成立勇猛精进的第一梯队。我想起邓爷爷一句话,要想让全国人民富起来,先带动一部分人富起来。这句话给了我灵感,于是在9月我组织成立了三组的第一梯队,到目前为止已经较为成熟。第一梯队是我感觉小组中更加抱一精进,老实听话的同修们,有凌寒老师、杨可可老师、李远岫老师,还有积极的踪冠兰老师。我们进第一梯队有一些要求:积分800分以上;每个月10日前提交每月一信;每周抽出一天点评大家的每日感悟;每人每月对两位老师每月一信进行反馈和链接,包括每月一信中的错别字,也可以减少书院新闻组老师们的工作量。
在链接每月一信中,我记得看完踪老师的11月信之后,内心感动之余我给踪老师发了信息,是这样说的:“踪老师您好,下午看了您的每月一信。我真的是很感动,我们作为大人真的是得向孩子学习。孩子从不吝啬自己肯定的言辞。不像大人,心有时候很硬,而且很多时候只看到对方的不足。孩子的话都温暖到了我,也让我反思我平时念言行。孩子没考好,哭了,这说明孩子有较为强烈的自尊心,也是好事,他从中拿到了羞愧心。相信孩子下一次一定会有所进步。还有看到您在旁边观察,倾听。有时候倾听就是积极沟通。相反,急于表达反而是给对方造成压力和困扰。不如止语。向您学习。”踪老师随后回复到:“感恩小燕老师。感恩您的鼓励和肯定,我最近也是感觉给孩子沟通比较友好了,不像以前那么暴躁了,我感觉这都得益于同修们的共修分享,和跟着先生去游学获得的无形的能量加持,这次游学不仅孩子进步了,我也进步了。”看到踪老师的回复,想起一句话“和书院链接多一分,幸福就多一分。”我想,这样的链接比起以往生硬的催促,要好得多。
对于还没提交每月一信的老师,我们组可可老师是这样说的:“到了月底,每月一信要提交了,您准备好了吗?可以写咱们四和主题——婆媳关系,也可以写某些事的感悟想法,您的思路方法都是可以的。如果最近事情比较多,精力有点来不了,可以语音发给我,我来整理,不用觉得不好意思,我有时间,互帮互助,很有幸能帮点忙。”刘老师第二天提交了每月一信,并回复到:“感恩您,每次都是对别人很理解,很尊重。”这样的暖心沟通还有很多。看到这我忽然想到,我们尊敬的先生其实已经用自己的光和热化身成了无数的“先生”,在我们身边。在书院,史一然老师是先生,曹桂莲老师是先生,李凌寒老师是先生,杨可可老师是先生……只是名字不同,但内在的精神和使命是一样的,都是“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
经过3个月调整,三组的家人们状态越来越好,每月一信输出也越来越深刻。从过去的平均分500多分,提升到了600多分,很多老师从300分直步提升到近500分,还有很多老师突破了900分,每月一信几乎都在20日前完成。分数虽然不能说明全部的问题,但是至少是生活的一种状态。凌寒老师说:“做六实就是目前扎根书院最好的方法,只有深扎根,生命才能向上生长。”可可老师有一天感悟中写到:“每天做六实,充实,欢喜,自在。”董静老师有一天写到:“每天做六实,做一个愉快的学习者。”小梅老师说到:“甘愿欢喜做六实,家庭生活越来越和谐。”有一天,女儿拿出她的日记本,我才注意到,她已经坚持了11个月,没有一天间断,这个过程没有我的提醒。看到她每天把自己所思所想记录在小本上,是快乐的,是自在的,是欢喜的。“坚持”这个词对她来说有些多余,我才意识到“爱非坚持,乐以致远”。
期待我们小组的同修们,每天都能欢天喜地的去做六实。猛火攻,慢火煮,抱一精进,在圆满生命的路上不断修正自己,最终实现走好活好的双重使命。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先,感恩父母恩师,感恩一切万有!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研修组第三小组成员、2020级国学班弟子、启蒙班主班教师、新闻中心文字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