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要向内求而不向外求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机缘巧合吧,八十七岁的老母亲因为跟我一起听了先生的讲课音频,很是钦佩先生,于是从第七轮《道德经》共修第一天起,我每天都发音频给母亲。八月是开放月,也是《道德经》第七轮共修开始的时候,我们有时也一起探讨听完的感悟。刚好昨天看到曹班长发到群里的通知,让我来分享先生第四章《道德经》共修文稿的感悟,于是就把当天分享的感悟总结成八月的每月一信。
这一章本来让我觉得有点虚无缥缈,不太好理解,听完先生对这一章的分享,让我明白了道是很深远的,是万物的本源。包容万物,如同水流一样冲刷涤荡万物,万物都受其影响,但是我们在生活运用中很难做到举一反三,无法感悟掌握所有的自然之道。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遇到问题不能只想解决办法,只有找到问题的核心,才能慢慢找到解决之道。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中,大家往往追求物质的满足和社会地位的提升,却忽视了内心的平和与精神的富足。先生曾经提醒我们,真正的满足和幸福并不在于外在的拥有,而在于内心的和谐与平衡。“道冲,而用之或不盈。”这句话让我意识到,无论我们拥有多少物质财富,如果内心空虚,那么这些财富也无法带来真正的满足。相反,当我们学会像“道”一样,保持内心的空灵和宁静,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为自己的生活和社会做出更有意义的贡献。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这四句话让我明白了修身要向内求而不是向外求,向身求而不向物求。要调整好自己的心念,清净自己的内心,去除掉自己身上的负能量,比如傲慢、怨气、嫉妒等等。大家都知道,我们小时候削铅笔,笔尖越尖越容易断掉,做人也是如此,要磨掉自身的锋芒。这就需要时刻觉知自己,收敛自己的行为,吾日三省吾身,在事上磨,人中炼。
老子的这些观点提醒我们,尽管人类文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我们仍然应该保持谦逊,对未知保持敬畏之心。先生说人的生命有三重境界,小我、大我、无我。现在我虽然还处在第一层小我的境界,执着于有的层面,还有很多烦恼。但是今天,我既然已经知道了更高的层面是什么样的,就一定要努力克服自己的短板,争取把所有的张牙舞爪、好胜争斗的东西改掉,好好提升自己的境界和能量。也希望有一天能够真正成为一个有道的人。我一定做个老实听话的弟子,实修实干、实学实证。处处以身作则,正己化人,抱一精进。
感恩先生的引领,感恩天地神明,感恩圣贤祖宗,感恩父母恩师!感恩一切万有!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第9-2成员、志愿者协会骨干义工、2022级国学班弟子、福德班班委会成员
马红。邮箱收稿日期:2024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