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温汉风先生美文:道在何方

(2024-08-17 20:59:58)
标签:

文化

分类: 汉风博文
汉风“子夜随笔”(147):道在何方?

“你问我道在何方?大道蕴含在自然之中。笑看磨难,放下儿女情长,只为了文明与道德之光。天地有正气,道德广传扬,多少英雄豪杰胸怀天下,为国为民勇于担当,可歌可泣感动天地……”这是《老子传奇》电视剧主题曲《道在何方》的第一段歌词。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200201月,那时我们书院近百名师生刚从武汉游学归来。

那一年冬天,我经历了有生以来最难忘怀的时光,每一天都刻骨铭心、每一分皆铭肌镂骨。但无论外境怎样变化,我们始终制心一处,心向光明,始终坚信天地存大爱,人间有正道。那些日子,我们每天从早到晚都沐浴着圣人老子的慈爱光辉:早上诵读《道德经》,做道德拳操舞;上午抄写经文,听《道德经》分享,唱爱国歌曲;下午诵读《问道心得》,举行申时茶会;晚上观看《老子传奇》电视剧;临睡前听我为大家送上真诚的祝福……就是在老子智慧的光照下,我们顺利走过了那段最寒冷的日子,迎来春暖花开。

犹记得每天晚上观看《老子传奇》电视剧,开始和结尾都要听一遍这首《道在何方》。无论是歌词、旋律,还是演唱,都一次又一次的震撼着我的心灵。“道在何方?道在身旁,就在我们追寻的路上!”是的,只要心中有良知,胸中有道义,大道就在我们身旁。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次灵魂的修炼。人生应该在闻道、悟道、行道中,完成生命的蜕变与升华。真正明白了这一点,就会发现人生所有的发生和经历都是来成就我们的,遇到的所有人事物,都是来帮助我们的。所以,唯有感恩:感恩阳光雨露,也感恩风雨雷电;感恩一帆风顺,也感恩曲折泥泞!一切都是过程,都是为了历事炼心、积聚能量,最终化为一道光,照见无限的光明!

汉风“子夜随笔”(147):道在何方?

  时隔三年之后的今天,20231118日,我带着书院300多位师生和家长,从徐州出发,开赴老子故里举行游学活动。是日,冬阳熙暖,晴空万里,我们拜谒老子诞生地——太清宫;踏访老子升仙地——明道宫;夜宿老子学院,沐浴道德清风。每一寸时空都充满着和谐与温暖。在游学过程中,我的耳畔始终回响着《道在何方》这首歌的旋律。

你问我道在何方?大道蕴含在自然之中。踏入太清宫就感到这里弥漫着古拙之风,散发着浩然之气,闪耀着智慧之光。湛蓝的天空下,古色古香的建筑格调,使人油然而生庄重之感。太极殿前有两棵古柏,其形状一瘦一粗,其纹理一左旋一右转,酷像太极图中的阴阳二气,因此被称为“阴阳二柏”。太极殿建于民国初年,是汉、唐、宋、明、清不同时期的建筑材料构筑成的混合性建筑。一次次战争和灾祸把太清宫破坏焚毁,但那些搬不走、烧不毁的石雕磉石却一直遗存在那里,作为下一个朝代修缮时的精髓保留其中,成为永世不可泯灭的历史见证。

   时近中午,太极殿前空无一人。我们汇聚于大殿的台阶之前、两棵古柏之间,向圣人老子行三鞠躬礼!礼毕,举行了《道德经》诵读会。“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朗朗的书声从每个人的肺腑里发出来,汇聚成一股巨大的能量,飘荡在太清宫的上空,驰骋于中原大地,回响在江河湖海。这样的体验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什么叫“玄妙”。读着读着,我浑身冒汗,泪流满面。
汉风“子夜随笔”(147):道在何方?

汉风“子夜随笔”(147):道在何方?

汉风“子夜随笔”(147):道在何方?汉风“子夜随笔”(147):道在何方?    你问我道在何方?大道就在我们身旁。来到明道宫,仰首便见众妙之门牌坊。我们从这里入宫,越过以《道德经》语意而取的崇道亭、尚德亭、抱朴亭、守素亭……来到了此处建筑群中唯一现存的遗物——老君台。老君台又名升仙台,传说老子晚年在这里传播大道,宣讲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上善若水”“尊道贵德”的深邃思想,并于此升天而去。孔子一生中曾数次问礼于老子,他对弟子说“鸟,吾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吾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故而,在后人的心中“老子犹龙”,龙也是我们华夏民族的图腾。

在老君台上,参加此次游学的所有师生都耳闻目睹了一段真实的历史:193861日,侵华日军攻打鹿邑县城,高耸的老君台被日军认为是一处军事据点,于是对老君台进行炮击,但发射了13发炮弹,竟无一发爆炸。当时他们也以为是炮弹的问题,所以调转了炮口,朝着别的地方发射了一枚,结果成功爆炸。见此情景,日军炮兵个个惊得目瞪口呆。这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是史无前例的奇迹。1983年和1997年,当年炮轰升仙台的炮手梅川太郎怀着忏悔的心两次来到鹿邑,并在升仙台右侧立下“谢罪碑”,向中国人民忏悔请罪并请求原谅,此碑后改称“和平碑”……师生们在升仙台上亲眼见到了大殿东山墙和古柏树上的弹痕,以及留存至今的炮弹。没有人能对这段史实给出明确的解释,但我相信一定有人可以从中了悟了大道规律。

汉风“子夜随笔”(147):道在何方?

汉风“子夜随笔”(147):道在何方?

汉风“子夜随笔”(147):道在何方?

汉风“子夜随笔”(147):道在何方?

汉风“子夜随笔”(147):道在何方?

你问我道在何方?就在我们追寻的路上!踏进鹿邑,就被一股独特的文化气质包裹着。中州之地,赋予这座小城沃野田畴,使其物阜民丰;涡河静静流淌,赋予这座小城水的灵性,使其钟灵毓秀;老子故里,赋予这座小城千年文脉,使其紫气氤氲。这里是老子的诞生地,也是一座圣城。在这里,追寻圣人的足迹,感悟华夏文化的玄奥,仿佛能穿越时空隧道,触摸到老子的思想与呼吸。我相信,千百年来老子一直守护着这里。他在涡河畔沉吟,在皂角树下深思,在田野阡陌中驻足……所以,我才来到这里。

     午后的老子学院是那么静谧,老子塑像高高耸立,这里绿树掩映、流水潺潺、鱼翔浅底,幽静雅致的美好环境让师生们流连忘返。但我们无论怎么留恋也终归要踏上归途,归到哪里?在有形的世界,我们都有定位,要归的是故乡;而在无形的世界,我们也有方向,要归的是大道!从更高的维度看,这个蓝色的星球只是一所生命大学,我们完成了自己的天命与使命,拿到毕业证书就会回归自己美丽的故乡。而在这所大学里,唯一的任务就是闻道、明道、行道、悟道、合于道。所以,道无处不在,在自然之中,在我们的身旁,在我们追寻的路上……

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汉风 20231118日子夜 于老子学院汉风“子夜随笔”(147):道在何方?

汉风“子夜随笔”(147):道在何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