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先生南通三日纪行

标签:
文化 |
分类: 汉风讲学 |





上午,大家跟随先生来到江海第一山——狼山,先生说:“我们登狼山不是为了看风景,更不是因为有事要去求菩萨,而是去印证我们自己的恒定道心,增长自己的智慧能量。”在“入山之门”处,大家集体合影留念,先生在此做了此程游学的第一次分享。次山门有一块匾额,上写“入三摩地”。先生说“三摩地”乃佛法重要修行之法,可致心灵平静清净。虽身体几秒能入此境,心灵却需长久修炼,期间还会历经魔考,故当修身行道不止。













15日下午,先生在叙锦阁读书会为来宾们做了《道德经》第33章分享。这一章的主题是《明人修养》,先生说“明人”就是复归了本明心的人,他成为了光源,照到哪里哪里亮。圣严法师就是这样的人。如何修到这个境界?老子说:“自知、自胜、知足、强行(于道)。”做到了这些,就可以实现“死而不亡”。晚上,先生又在笃行书院为大家做《道德经》第73章的分享。这一章的主题是《天网恢恢》。先生说,人世间所有的网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有漏洞,唯有老天设置的网360度无死角、24小时不停息。所以,老子说“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识此,也就知道何去何从了!





16日上午,先生应邀为南通市侨谊会各分会会长、侨眷代表,以及企业家代表,做《兰花养成与君子品格塑造》的专题讲座。先生首先引用《淮南子》中的名句“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他说,兰花生长在无人的山谷,不会因为没人来欣赏她而不芳香;船在江河上,不会因为没有人乘坐而不浮在水上;君子做事,不会因为没人知道而停止不做。这些比喻君子修身证道,行善积德,由仁居义,是发自本心,源自本我,不是为了贪名、邀功、受宠。兰花一直“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事”,她是我们的老师。
先生说,“空谷幽兰”四个字非常美妙,因为“兰之幽”有如“道之玄”,她创生于空谷,命造于谷神,是大道的化身。一直以来,兰花都寓意着高洁不屈的品质,比喻德行出众的君子。我们要向兰花学习。学什么?《菜根谭》中说:“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对于世间的功名利禄,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对于人生的生死离别,心境平和、淡然自得。
先生的讲学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在午餐时纷纷发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叹。对于先生此次的南通之行,笃行书院的义工老师朱亚玲说:“先生之行,如明灯照亮我们前行之路;先生之言,似清泉润泽我们干涸心灵;先生之德,像春风抚慰我们寂寥心田。让我们怀揣着感恩与决心,紧跟先生的脚步,以践行浇灌心中大道的种子,用坚持守护内心的清明,将这份智慧融入生活的每一刻。相信终有一日,我们都能心无挂碍,尽享人间美好时节,让岁月绽放出最璀璨的光芒。”
(文图/彭城书院南通分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