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志:第二期古琴研修班开班第一课

标签:
文化 |
分类: 书院活动 |

2023年12月16日周六下午四点,彭城书院第二期古琴研修班开启第一课,室外寒风刺骨,但室内却充满着祥和暖意。
传说伏羲造琴根据天上有五星,金木水火土,地上有五行,金木水火土来制造。古琴本有五根弦,分别代表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周文王加了一根弦,周武王加了一根弦,故得七弦。古琴也称文武七弦琴,古琴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古时称琴,后来为了区分西洋乐器的钢琴才在前面加了个古字,古琴又称玉琴,丝桐,瑶琴,七弦琴。
明慧老师说,古琴是修心养德的道器,我们通过学习古琴来闻道,悟道,行道,弘道。弹奏古琴时的心要静,琴不是用手部力量弹的,是用丹田发出的气来弹的,琴桌和琴凳的最佳距离差是24厘米。弹奏古琴时的坐姿非常重要,如果坐姿不对弹奏完会觉得身心疲惫,要对着琴的四徽和五徽之间,最好坐在凳子的前三分之一处,身体要自如,弹奏才轻松,面部要泰然自若。
古琴有很多样式,其命名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以人名命名,或圣人,或文人,如仲尼式、伏羲氏、神农氏、师旷式等;第二种是以物命名,或形象,或意象,如蕉叶式、正合式、凤势式、连珠式等。课堂上重点讲了师旷式古琴,师旷被誉为“乐圣”。为了能够专心学琴,他用绣花针刺瞎双眼,从此用耳听琴声,用心感受琴道,最终成为“乐圣”。明慧老师给我们绘声绘色的讲述了师旷鼓琴的故事,带领我们了解名人学琴的经历。
最后,明慧老师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学琴不要心急,不要一开始就想学曲子。学琴是需要静下心来一步步从枯燥的基础指法学起,苦练抱一精进,一层层的实现手与琴的合一,琴与音的合一,音与意的合一。开班第一课,从右手的基础指法“挑”的动作学起。明慧老师先给大家演示坐姿,特别强调心态的重要性,提醒大家要平心静气,全身放松。细致的演示手型及动作,讲清细节拿捏,并挨个纠正学员的错误动作。首届古琴班的学员同时参与学习,并主动担当助教角色,帮助新学员调整手型指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