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堂国学课回答了学道有什么用

标签:
文化 |
分类: 书院活动 |

2023年12月17日,一个临近冬至的日子。天气虽然很冷,但却阻挡不了书院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早晨8点,明伦堂里响起了朗朗书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国学班的弟子们发现,尊敬的汉风先生今天也站在前面,与大家一起诵读中华经典,他的加入增添了大家的热情。“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响亮的书声穿越冬日的寒气,奔向温暖的朝阳。
九点钟,国学讲坛准时开始。先生首先答疑解惑,有人问“学道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对人生有什么实际帮助?”先生答:“这个帮助可太大了。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人生的最大意义和价值,就是闻道。道是什么?——是宇宙的总源头、总力量、总规律。万事万物‘顺道而昌,逆道而亡’。做人合道,生命才能越来越健康、幸福、吉祥;做事合道,生活才能越来越平安、顺利、美满。谚语云,行行有道。做人有人道;经商有商道;做老师有师道;做医生有医道;喝茶有茶道;弹琴有琴道;写字有书道;画画有画道……没有道,寸步难行。”
接下来,先生切入今天讲学的正题,讲解《中庸》的第十五章和第十六章内容。第十五章经文曰:君之道,辟如远必迩,辟如登必卑。《诗》:“妻好合,如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母其顺矣乎!”这段经文的意思是:君推中庸之道就从做起,就像远路定要从近处出发,登定由低处开始。《诗经》上说:“妻和睦情深,像弹琴瑟那样和谐。兄弟融洽相处,和乐亲热。你的家庭和顺幸福,你的妻欢乐。”孔说:“这样,母就遂如意了吧!”先生阐释此段经文的要义在于修身证道不必远求,家庭和谐为第一要务。古人云,家和万事兴。在传统的五伦关系中,家庭关系就占了三伦,可见家人关系的重要。《道德经》上说,修之于家其德乃余。所以,我们一定要通过立家规、正家风、传家训,以身作则,正己化人,把家庭建设好。
《中庸》的第十六章经文::“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弗见,听之弗闻,体物不可遗。使天下之,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先生说,这是子思引用孔子的话与《诗经》里的经文,阐述鬼神的德行。孔说:“神的德,真是盛得很哪!看却看不到形状;听却听不到声;成万物个也不遗漏;使天下斋戒盛装,来举祭祀典礼。洋溢荡漾,好像在的头顶之上,像在左右旁。《诗经》上说:‘神的降临,不可揣测。怎敢怠慢不敬?’从隐微到明显,它的真实是这样不可遮掩啊!”
祭祀在古代被认为是国之大事。人们祭祀的目的往往是求吉避凶,求利避害,求福避祸,但老子认为福与祸是相互依存且相互转化的,吉凶祸福不在于是否祭祀鬼神,而在于我们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和德。在老子看来,即使有鬼神的话,鬼神所能发挥的作用也是很有限的,《道德经》第39章中说“神得一以灵”,鬼神也会按照道的规律和原则办事。鬼神不会直接给人类带来吉凶福祸,真正起作用的是我们自己的念思言行是否合道。圣人以正道治国,老百姓安居乐业,自然不必有求于鬼神,当然也不会害怕鬼神,所以鬼神再厉害也起不了作用。由此可见,“一切自己创造,创造自己一切”真实不虚!国学课程结束,梅花诗会的排练火热的进行。一切皆为道显,一切都在道中……
【图文/彭城书院2023级国学班新闻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