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文章:史一然老师与孩子关于“幸福”的对话

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得感悟 |

“妈妈,成功不等于幸福。”
儿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捧着我床头的书在读,问这句话的时候,已经差不多读了小半本了。我想,是这本书的书名吸引了他:《被拒绝的勇气》。这是日本的心理学家、哲学家岸见一郎的勇气三部曲之一。书中探讨了阿德勒心理学的幸福观。 我对儿子能主动翻看这本书感到意外和惊喜。
“儿子,你真是厉害,一下子就抓住了这本书的核心论点,领悟力也太好了吧!这本书探讨的可是哲学问题。”我由衷地感叹,同时也想进一步鼓励他。我停下手中的活,搬了个凳子坐下来:“你也认为成功不等于幸福吗?”
“这个嘛,也不能完全这么说。”儿子忽闪着眼睛说。
“是吗,说来听听。” 我特别期待地看着他。
“嗯嗯!”他坐直了身体,清了清嗓子, 说:“首先,成功挺好的,成功就代表着有钱有地位,就可以做很多想做的事。”
“没错。”我佩服他能用“首先”这样的词表达观点,说明他的表达是有逻辑的。接下来会是哪个“其次”呢?
“但是,”哦,原来是转折。“不成功也可以很幸福啊。”儿子很肯定地说。
“为什么这么说呢?”
“自己觉得幸福就好。有很多成功的人也不幸福,也有很多不成功的人很幸福。比如孔子,还有他的穷学生——颜回,不都是没有取得世俗人眼中的成功,但都很快乐吗?”儿子边翻书边说。
儿子淡淡的语气却让我的内心澎湃。对于十一岁的他就能有这样的认识,作为母亲深感欣慰。我想听听他更多的想法。“那你觉得孔子和颜回为什么会觉得自己幸福呢?”
“可能因为他们得道了吧。”
哈哈,果然是彭城书院的孩子。虽然对这些概念不甚理解,却能运用自如。
“是啊,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得道的幸福感已经到达顶峰了。可是得道很难啊,不得道就不幸福了吗?”这也是我自己思考的问题。
“嗯。得道是大幸福,还可以有小幸福。”儿子神气地说。
“是嘛?说说你的小幸福。”我饶有兴致。
“健康,健康就是幸福!”儿子边说边展示他的肱二头肌。最近病毒肆虐,很多孩子都生病请假不能上学,儿子在周围好几个同学都生病的情况下没有被传染,抵抗力接受住了考验,这应该得益于他每周充足的运动时间。他喜欢跑,喜欢跳,每周2-4次羽毛球课,坚持了六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健康、有活力是被我放在第一位的养育指标。
“你说的太对了!健康是1,其他都是0。没有健康,一切归零。还有吗?”我鼓励他继续。
“还有嘛,就是——”儿子换了撒娇的语气:“跟妈妈在一起就很幸福!”
那一刻我的心真的有被暖到,忍不住给了儿子一个大大的拥抱。“是哒,妈妈也觉得很幸福!”
和儿子关于幸福的对话在幸福的拥抱中告一段落。他也放下了手中的书,虽然我十分希望他把书看完,但是不想去过多地要求,看书本来就是一件自主、享受的事,还是随他吧。
曾经,我和父亲也有过关于幸福的对话。那个时候父亲因工伤,高位截瘫,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吃喝拉撒全部需要我和妈妈的照顾。妈妈累极了会说命苦之类的话。父亲说:“你妈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她老想着自己没有的,看不到自己拥有的。我替她想想都幸福,她自己却感受不到。”我深以为然。父亲在住院的时候同一病房的是一个植物人,是因为医疗事故把脑神经给损伤了。儿女轮流在床前照顾。父亲说:“比起她,我觉得我很幸运了,至少脑子是清醒的。”我会给父亲读书,他也有爱看的电视节目,躺在床上的日子不会那么无聊。父亲还说:“要是我好了,我就去当护工,病人的需要我肯定清楚。”虽然父亲的一生没有什么成就,甚至在世俗眼中活得还有点“窝囊”,但他遇事总是处变不惊,风轻云淡的豁达态度对我影响很深。父亲常常说:“穷开心,富作乐。”以前还会以为这是他为自己不努力奋斗赚钱找的理由,后来越来越感觉到这是一种摆脱了物质条件束缚的洒脱。
先生对《道德经》第四十六章的分享特别精彩,再一次提升了我对知足常乐的认识。以前认为知足就是对物质的要求低一点,比上不足,可比下有余啊,感恩自己拥有的一切就是幸福。现在明白了,知足之足,不是指外在的任何所有,不是与他人的比较,而是内在的丰盈圆满。比较而来的知足是不稳定的,缺乏力量感。而内在充足的状态是“常”,是合于大道,永恒不变的。既不用增加,也不会减少。既不会污染,也无需净化。既不凭空产生,也不无故消失。它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宝藏,却并非为人所知。一心外求,就会离这个自性的宝藏越来越远,而停下追逐的脚步,回头内观自己,就会发现原来最好的已经拥有。而这个过程就是闻道、明道、行道,最后达到合于道的修身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接近于道,越来越感受到自身内在能量的迸发,让我们可以去温暖他人,成就他人,并获得数倍的爱的回流,继续滋养我们的生命。这样,我们就进入了“常足”的大道循环中。而幸福感,就在这一念觉中油然而生。
可见,幸福确实是一种主观感受。他人难以理解,也无法与他人言说。它在奉献中获得,在无私中成就。这让我想起一句话:“不是幸福了才笑,而是笑了才幸福。”。这句话还可以演绎为“不是幸福了才助人,而是助人了才幸福。”、“不是幸福了才爱,而是爱了才幸福”、“不是幸福了才感恩,而是感恩了才幸福。”……因为微笑、助人、奉爱、感恩都是激活我们生命能量的密码,是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
跟着书院走,幸福到永久。感恩先生,感恩生命中的所有。
祈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安平泰,道德普天下。
【本文作者为彭城书院中华经典研修活动总负责、教务中心负责人、资深骨干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