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周育民
周育民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674
  • 关注人气:17,2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阁老坊还是太卿坊?

(2019-03-24 09:18:12)
标签:

上海史

阁老坊

太卿坊

徐光启

分类: 历史

阁老坊还是太卿坊?

为了核对《上海年鉴(1852)》年中的一段译文,纠正失误,昨天去了光启南路实地考察了一下。虽说也算“上海人”,但对于上海的老城厢,纯然无知。虽然事先做了点功课,还得特地约了上海老城厢的专家周新民老先生给我带路,听他讲解。我在下面讲的内容,一部分是他的研究成果,一部分是我的看法。

从今天的光启路跨复兴东路至光启南路,直到大南门,是清代由县衙门通向县城南门的主干道。坐北朝南,可见这条道路在县城中的地位。

根据1884年的上海县城厢租界全图,阁老坊位于今天的复兴东路上,1931年上海市工务局以该坊危险堪虞,无法修复,阻碍道路,呈准上海市政府拆毁。2018年初修整光启南路、拆除部分旧房时,露出了两根石柱,人们猜测可能是阁老坊或太卿坊的遗存,一时在上海的媒体上哄传。其实稍微翻一下上海的老地图就可以知道,这两根石柱绝不可能是阁老坊的遗存。“扎根”在复兴东路上的阁老坊石柱,不可能生腿跑到今天的光启南路乔家路附近。

从阁老坊向南门方向的直道,在清代大体上可以分成两段,一段叫“太卿坊街”,一段叫“南门大街”。这两根石柱的位置大体在今天的乔家路附近,从这个位置到阁老坊,即是太卿坊街。我们可以想象,从大南门走进南门大街,走到这里,赫然树立着太卿坊,再往县衙方向去的道路很自然地会称为“太卿坊街”。古代城市住宅不设门牌号,因此,同一条道路往往选取一些特定标志分段取不同的地名,以便识别。就是从阁老坊到太卿坊几百步,也有县桥、搨水桥等地名标识。《上海年鉴(1852)》的《徐光启记略》中讲,由阁老坊走过太卿坊街的大半,便看到了徐光启祠,这与清代地图完全一致。而这两根石柱恰恰就在徐光启祠南面一点,因此,根据我的判断,这应该是太卿坊的遗存。走过太卿坊就是徐光启的故居,即所谓“九间房”。《徐光启记略》的作者只是在提到太卿坊街时注释了“太卿”指明景泰帝时太常寺卿沈瑜,但没有讲到这块碑坊,因此可以推测碑坊在19世纪中叶已经不在了。

现在的百度、360等关于徐光启的词条,都说徐光启出生在太卿坊,这是误把太卿坊当作坊巷名称了。

老县城的坊巷,旧时设有一些栅栏作为夜间防盗设施。乔家栅是很少以栅栏名称保留下来的地名,大体上也是在这个位置。对于清代栅栏的规制,我不了解,所以不敢确定这两根石柱是否只是栅栏的遗存,当然不排除利用已废的太卿坊石柱改作栅栏的可能性。

下面是我在考察时拍摄的一些照片和清代地图资料,供网友们参考。

阁老坊还是太卿坊?

阁老坊还是太卿坊?

阁老坊还是太卿坊?

阁老坊还是太卿坊?

阁老坊还是太卿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