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义生先生年谱
(2018-12-24 07:34:21)
标签:
徐义生经济史外债史外债史统计资料 |
分类: 人生 |
徐义生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经济史学家,有关他的生平事迹,世人知之甚少。我治近代经济史,受益徐义生先生的著作甚多,曾撰博文《谈谈〈中国近代外债史统计资料〉》,高度评价徐义生的学术成就和严谨学风。近收到徐义生先生的外孙董杰先生发给我的一份徐义生先生的简历,征得他的同意,特为转载。
徐义生先生年谱
董杰
1909年12月清宣统元年(生肖鸡,中历黄帝纪年第4606年),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焦溪镇。
1921年(民国十年)考入江苏省立五中(今常州中学)。
1925年(民国十四年)考取北京大学预科就读两年。
1927年(民国十六年)考取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本科(即国立清华大学(新制)第三级)。
1931年(民国二十年)本科毕业,保送本校研究生。
1933年8月(民国二十二年)考取民国二十二年度留美公费生,专研公共行政。
1934年1月(民国二十三年)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一学期后转学至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习两年,学满学分,获硕士学位。
1936年7月(民国二十五年)转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修学半年,年底参观法国、比利时、瑞士、德国和苏联后,经西伯利亚回国。
1937年2月(民国26年)回到北平。
1937年4月(民国26年)放弃导师张奚溪约请去清华任教机会,由导师钱端升介绍到南京中央研究院社会调查所所长陶孟和,分至该所行政研究组,担任副研究员。
1937年7月(民国26年)抗战爆发,中研院大搬迁,8月中到长沙,9月搬至衡阳衡山南岳圣经学院。
1938年(民国27年)由湖南衡山南岳迁至桂林阳朔中央研究院办事处,期间参加广西建设研究会,到广西各县募集资料,开展广西省的行政研究一年。
1939年1月(民国28年)中研院社会调查所迁昆明,受导师张奚溪和钱端升之邀在西南联大兼中国地方制度课程教学。
1939年7月(民国28年)回上海与黄湘君结婚。
1940年冬(民国29年)在昆明生女,写成《广西省县行政广西一书》。
1941年5月(民国30年)随中研院社会所迁四川宜宾李庄的石崖湾,期间撰写《抗日建国与地方自治》、《行政委任的问题》,并于1943年(民国32年)被提升为研究员,时年仅34岁,在陶孟和不在李庄期间担任社科所代所长。
1946年10月(民国35年)社科所从李庄迁回国府南京,1947年(民国36年)兼职南京中央大学法律学系教授,讲授行政法,期间出版《善后救济工作的行政制度》。
1947年受恩师陶孟和提名入选中央研究院院士,政治界别的候选人(全国仅三人入选,后选出首届院士81人)。
1949年(民国38年)南京解放仍留中研院社科所任研究员。
1950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专任研究员,兼职南京大学法学院政治系教授,期间参加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
1952年全国教育体系改革,将欧美体系全部改为苏联体系,中科院社科所改为经济研究所,婉拒导师钱端升(中央政法学院院长)之邀,仍留经济研究所改行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
1953年翻译《苏联经济的工业配置》,同时撰写《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负责研究中国近代外债史和部分帝国主义侵华史研究。
1961年调安徽大学政治系教中国近代经济史。
1961年6月文革爆发,遭批判。
1969年9月安排至安徽大学图书馆工作。
1983年被财政部财科所聘为近代财经史研究担任顾问,美国爆发湖广铁路债券持有者向中国政府索赔一案,此案牵扯旧中国外债至少658笔,仅本金就达60亿元(以上世纪30年代初为准),加上一百多年的利息,数额巨大,在中央调查旧中国外债的过程中,徐义生所著《中国近代外债史统计资料》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徐义生向中央陈述补课开此先例,否则后患无穷,在国际公法和法专家参与下,打赢了湖广铁路债券索赔案,为国家避免了巨额财政损失。
1991年在合肥去世,享年82岁,去世时,安徽大学联为:
学贯中西,经国文革存史册。
行同日月,一生正气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