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烈妇

(2018-04-05 15:48:00)
标签:

烈妇贞女

妇女史

王烈妇

分类: 历史

王烈妇

中国史书中,有关烈妇节女的记载很多,“半边天”的历史大抵无非关于殉夫、守身之类。乡间残存的碑坊,除了光宗耀祖的进士碑匾,就是贞节牌坊了。史景迁留下的《王氏之死》,小书大著,也不关这些烈妇贞女什么事。我与妇女史无缘,所以,这类记载,一概不看。今天乱翻《稀见清人别集丛刊》,武震《赐庆堂文稿》有《王烈妇传》,文中的议论难免陈词滥调,但“王烈妇”的身世确实凄惨:

王烈妇,历城处士王佐廷女。幼失怙恃,依嵇氏姑家。光绪十三年若干岁,归同邑王少尉金铭。少尉患时疾厉,烈妇刲股煎药进,疾以疗。少尉需次直隶,十五年权乐亭尉。十二月  日旧疾作,卒于任。囊橐索然,无子女,无同族,官非显赫,仆从亦寡。稔其家无余赀,原籍亦无业产,相率别谋衣食,各鸟兽散。烈妇匍匐泣贷,卒能于二千里外,只身赤手过都邑,哀乞仁善,节节悯助。十六年闰二月  日扶櫬,旋于其家招戚人为之经营窀穸。卜葬有期,仰药死。

这段记载大意是说,这王姓女子,从小就没了父母,寄养在姑家。在光绪十三年,嫁给了驻扎在历城的一个小军官王金铭。王金铭染上重疫,靠王氏精心照顾才得以康复。光绪十五年,王金铭调到直隶,负责乐亭守卫,当年十二月便因旧疾复发死了。因无家产,仆从遂作鸟兽散。王金铭老家在乐亭两千里外,为了让亡夫归葬,王氏求贷置棺,一路乞讨,把亡夫的灵柩送到老家,请来族人安葬。定了葬期之后,王氏便吃了毒药自杀了。

清代女子出嫁大都不过二十岁,寄养在姑家的王氏,应该只有十几岁。嫁给一个小军官,不料又是重病,又是调任,只有两年时间便去世了。少失怙恃,嫁夫夫亡,命运如此多舛。尽了归葬亡夫义务之后,人生漫漫,这个十几岁的女子真不知往下的路怎么走?武震在赞词中说她“欲全大节,即以身殉”,那是无谓“拔高”,“自惨零丁”,确是入景之语。

中国的烈妇贞女众多,固然有“纲常伦理”的大背景,但落实到具体的个体生命,却各有其不堪重负的命运遭际在。王氏对这段婚姻寄托了多大的希望和期待;这对年青夫妇的两年,究竟有多少情爱,人们无从知悉。但她在决心归葬亡夫,踏上一路乞讨之途的时候,或许已下了“一去不返”的决心了。她不过才十几岁啊,身无分文,一路乞讨,与死尸相伴,风餐露宿,目的地却是遥远的两千里外。一天三十里,至少得走两个多月。“心死”之哀表现出来的勇气,真是惊天地、泣鬼神。

她的故事,不会出现在影幕上,但我们可以闭起眼睛想象一下:她披麻戴孝,拉着载有棺木的大车,艰难地在泥泞颠箥的乡间小道上行走;路过衢镇,停柩伏地乞讨。抹去额头的汗水,她会浮想起给亡夫端药送茶的情景;众人围观,她会听到新婚时那些军人祝贺嬉闹的声音。翻山越岭时,我们可以听到她在向亡夫说些什么;夜幕降临,山风呼啸,会传来她伏在灵柩上痛哭的声音。两千里孤独的征途,她并不孤独;而征途终了,亡夫的灵柩即将入葬,在这个人世间,她将陷入永远的孤独。在她仰药自尽的那一刻,其实他人是很难进入到其真实心境的。

牌坊墓碑,总是冷冰冰的。但在阅读历史上的个体生命时,永远不要忘记,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意识有情感有温度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