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学术事业上无名奉献者

标签:
史料翻译工作 |
分类: 文化 |
感恩学术事业上无名奉献者
昨天,第一次看英文手稿出版物。为了翻译巴富尔的一封信函,整整花了十个小时,还有个别字无法识读。这让我想起了上海市档案馆前几年出版的《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28册。这套书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组织了该馆专业人员,并聘请了社会上的离退休专业人员,经过了长达十余年的工作,把这套书完整地翻译成了中文出版问世。十几年啊,将近成年以后的人生三分之一!参与这项工程的,除了少数几位我熟悉的以外,大多数都不为同行所知。而且,我之熟悉的几位,也是由于他们的个人著述,而不是因为这套图书的翻译。
在档案馆、图书馆有许多默默工作的学者和工作人员,整理出版了大量文献资料,为学术研究工作提供了许多便利。在利用这些文献时,我常怀感恩之心;而经过昨天的工作,这种感恩之心尤其强烈。在我国当今的学术评价系统中,尤其在高校科研机关,从事这些工作,更与职称晋升毫无关系。上海历史研究所的倪静兰先生,翻译的《上海法租界史》质量堪称上乘,在上海史研究中起了重大作用,但直到退休,都不能晋升研究员职称。
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有时需要参考多种文字的历史资料,而研究人员由于语言能力的限制,不能不借助于精通外文的学者的翻译成果。研究者的功成名就,是有许许多多档案馆、图书馆以及高校研究所的翻译者、整理者用双手托举起来的。有时,我也做一些翻译和校译的工作,其实,也是想有点“为他人做嫁衣裳”的体会,学点他们的奉献精神。

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