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简称重名,挑逗了什么?

(2015-07-05 07:46:23)
标签:

南京大学

南昌大学

南大

分类: 教育

大学简称重名,挑逗了什么?

南京大学与南昌大学之间为校名简称之争,因南昌大学也自称“南大”而起。虽说两校简称,都合汉语简称习惯,但南京大学早称“南大”,而南昌大学新称“南大”,孰是孰非,不难判断。

名称不论全称还是简称,都为区别种类或个体而设。大至宇宙,小至昆虫,细至纳米,人类命名,无不取异而避同。就是农村生儿育女,取个名字,也要看看会不会与四乡八里的同名。这就是中国人起名时内心的一个自重自爱。中国人太多,同名同姓的不少,在互联网时代,避免同名同姓有了更强大的工具。

取名求异,这几乎是尽人皆知的道理,怎么到了中国的大学就行不通了?有人说,这是大学精神的丢失,这话有点说大了,在我看来,这是对常识的挑逗。

古人取名,出于内心的自重自爱,尽量避免与人重名,不知道有什么命名权。独占命名权的,只有皇帝。皇帝姓李,当然无法让天下李姓全改姓,但用过的名字,可不许民间用,已经用了的,必须改字。但老百姓还是知道点自重,即使王朝灭了,也很少有人想借“先皇”的名讳抖抖威风,给孩子起个“嬴政”、“刘邦”、“李世民”之类的大名。敢起这样大名的,众人大概不会不以为“逗”。今天摸一下“嬴政”的头,明天和“刘邦”打一架,后天让“李世民”立壁角,让“风流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全在众人面前折下腰,谁会去攀这样的高名而让孩子被人“逗”着玩?

现代商业社会,只有公司企业商品之类的,讲究命名权。在政府注册登记后,此名即不许其他商人染指。道理何在?一旦公司做大、商品畅销,这名称、商标就具有很大的含金量,擅用已成名牌的公司、商标或名称,不合法且有违商道,就是一种挑衅。于是,更加阴暗手法应运而生,从词典中找些同形字、同音字来染指名牌成了与名牌混同而让别人无奈的不二秘诀。这种将“挑”与“逗”结合起来,既不犯法,政府也没折。

简称这个东西,登记或注册的法律很难作出明确规定。英文只有26个字母,简称如定制,西方人没法玩下去了。汉字全字四万多,但常用不过三千。人名的选择余地稍大,而公司单位名称为便于人识,只能用常用字。地名方位字就东南西北中那么五个,组合成词的“东北”、“东南”、“西北”、“中南”也不过这几个,“中东”就跑出中国了,地处“中北”的省份还不想沾这个光,“中西”不知说什么地方,更没有哪个地方要用“东西”这个名称。南京大学、南昌大学固然都可以“南大”作为简称,教育部也只能请两家自己协商。但中国的大学闹到争同而不思异的地步,也真令世人大开眼界。

清华与北大争抢学生已成丑闻,南昌大学与南京大学争抢“南大”更是“锦上添花”。说到底,就是市侩办学。堂堂高等院校,如此不自重自爱,挑逗的,是中国人的精神文化家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