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三方支付权在青年一代

(2014-03-17 22:39:44)
标签:

第三方支付

二维码

支付宝

金融创新

财经

分类: 经济

第三方支付权在青年一代

央行宣布禁止使用二维码等第三方支付,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昨天,金融学界一位资深的前辈打电话来与我聊天,我顺便与他谈了这事。他自然从金融监管这个角度谈问题,我则从年青人的使用来谈问题。大额资金脱离金融监管运作,肯定不行,但在网上商店购物,小额支付,一切走银联,涉嫌垄断。他已年愈九十,对青年人已经习惯的支付方式不太了解。我简单地给他介绍了支付宝、“快的”、网上商店的购货支付方式。这些方式我也不太熟悉,但略知一二。

网上购物,走支付宝支付,异地付款,银行不扣手续费;由网银直接支付,消费者异地支付,开户银行需收手续费。熟悉支付宝的,自然全走这个通道。

用“快的”打车,出租车司机不用满街空驶拉客,乘客也可就近约车,就像私家车、私人司机一样方便。到达目的地后,需凭二维码直接付款。除开网络运营商的奖励不论,无论司机还是乘客,都十分方便,也节约了汽油。

通过支付宝转账,也无须到银行或ATM机上操作。我曾看到一对青年用IPAD转账,两分钟解决问题。

现在的许多青年人都采用这些方式出行、购物和处理自己的银钱事务。央行这么下一道禁令,即使完全出于维护金融安全的考虑,也很值得商榷。金融安全,可以控制大额资金流动,根本无需对民间日常消费的小额资金流动进行管控。这么一管控,给大量青年人造成了不便,必然会引起反对。一个国家的政策,决不能得罪青年人,未来在他们手中。你今天可以用权力给他们造成不方便,明天为了他们的方便肯定也会废掉你的权力,何必争做这么个必然的失败者呢?

小额支付,当然也有风险。这些风险,即使走银行的通道也难免发生;现金支付,钱货两讫,也有假币、假货的风险。我曾经通过网银向某网站支付了三个月的资料使用费,对方说没有收到,我再查了网银记录,肯定支付成功,对方仍说没有查到收款记录。我相信对方不会因为这区区50元钱蒙我,也就作罢,总不能为了这个小钱去打官司。这类小“风险”,什么地方都难免。

央行对第三方支付要进行管理,我不反对。但管理的方式不应该是禁止使用除银行和现金以外的其他支付方式,而是要禁止大额资金不经银行、银联系统的流动,或者规定所有大额资金,都必须走央行直接监控的渠道,让新型金融模式与传统金融模式在同一平台上公平竞争和运作。如果把支付宝、二维码等当作金融创新来看待,那么,对新生事物的弱点、缺点,就应该采取积极扶持的态度,帮助其成长、完善,而不是消灭取缔。纸币、汇票这类金融工具,其实在初创时也不是那么完善的。就是纸币,到今天依然存在防伪的问题,那有因为伪钞出现而退到银元、铜元时代的道理?

老先生听了我的话之后,马上就明白了,认为对第三方支付方式要重新认识,小额支付可以不必管,监管好大额资金的流动就可以了。

我们不知道央行出台这个禁令究竟是什么背景,有多少严重问题会导致这样的禁令,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道禁令有点“跑题”。如果说因为第三方支付出现大额资金流动异常或违规的话,那么银行系统出现这类问题可谓不知凡几,是不是也要下道禁令禁止银行营运呢?举一反三,虚拟信用卡问题,似乎也可作如是观。虚拟信用卡会出问题,实体信用卡难道不会出问题?一出问题就取缔,谁给了这样的权力?“包产到户”,曾经是个大问题,后来人们发现,出大问题的不是“包产到户”,而是禁止“包产到户”的权力。不多说了,归根到底,是一个对待新生事物的态度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