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星巴客”和中国的“茶馆店”
(2013-10-21 23:36:47)
标签:
星巴客茶馆店价格杂谈 |
分类: 世事 |
中国的“星巴客”和中国的“茶馆店”
电视媒体刚揭露星巴客在中国的价格世界最高,新华社便有文章批评中国的消费者和饮料商。的确,星巴客在中国的价格很高,是个问题;为什么没有中国的“星巴客”,也是个问题。但这两个问题不是同一个问题。
在商言商。商品价格自然由市场决定,商家根据市场的特点和供求关系制定自己的价格策略,也没有“道德”问题。但是,既然中国的消费者注意到了星巴客对中国顾客的“价格歧视”问题,至少说明市场环境在改变,这是需要星巴客高度重视的问题。原来出了高价喝星巴客的“满意”正在退潮,“不满意”正在增加,我行我素地继续采取原来的价格策略,星巴客在中国市场的命运可想而知。
至于中国为什么出不了星巴客,也没有什么奇怪。咖啡这种玩意,本来就不是中国的“土特产”。中国过去如火如荼茶馆店,早已不知革到那里去了;上茶馆店喝茶这种平常稀松事,现在也变成了比星巴客更加昂贵的奢侈品,富丽堂皇的茶馆店,拉车的、退休的,谁敢进门去“莫谈国事”一下?一壶茶钱都耗去你两三天的工钱!青年人成长于没有茶馆店的时代,又没有喝咖啡的“恶习”,只能当作时髦的消遣。在欧美“平常稀松”的喝咖啡,也成了中国人比较“吃大蒜”的“高雅”。星巴客在中国的“奇遇”,不过就是名目繁多的西洋大众“品牌”进入中国“高贵”系列的一个例子而已。把中国大众的茶馆“连锁店”基本消灭掉了,要解渴解乏的,哪一个不去喝矿泉水、冰淇淋、“星巴客”,连乌龙茶都得打扮成矿泉水的模样!星巴客,不过是欧美国家的“茶馆店”而已,何以在中国“高贵”起来,看看中国现在的茶馆店就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
新华社的“谬论”太有意思了。让中国人在“连锁式”茶馆店里泡壶茶,像小资白领一样提着个手提电脑在里面“蹭网”、翻看杂志,一个人“泡”上个大半天。这还是中国人在“喝茶”吗?要办这样的“连锁店”,得到欧美去。中国人可不是这样“喝茶”的。在这种“连锁店”里,如果那位“不识相的”,招呼陌生人一起来海阔天空地“侃大山”、“摆龙门阵”,当作“不文明”批评算轻的,弄个“传播谣言”搞进局子里,谁敢?反正,中国人大声吃饭、大声喝茶,都不“文明”,于是,只能把“星巴客”当作“茶馆店”了。在星巴客把咖啡当大碗茶喝的人一多,“高贵”气息随之散去,于是中国顾客就有了“价格归位”的要求。新华社的文章打了个“横炮”,少了点悟性。
星巴客在中国的“大碗茶”,也不像“连锁店”那样世界统一标准。前两年夏天,到美国赌城观光,天热得要命,喝了两次“星巴客”,六美金大杯的,味道还真不错。回到祖国,也喝了两次星巴客,一次在上海,一次在北京,中杯的,价码与美国赌城差不多,但味道实在不敢恭维,反正除非无奈,真不想再喝第三次了。什么原因,讲不清楚,在中国星巴客里配料的,大概明白。
新华社的文章有一点是说对了,星巴客贩卖的并不只是咖啡,而是一种文化。为什么中国不能产生可以被广泛接受的茶馆连锁店呢,这个问题在问谁?星巴客的“文化”要“化”中国人有点难,完全变成中国人的“茶馆店”,也不可能,但眼下的趋势,逐渐被中国人“茶馆店化”却是明摆的。咖啡的“大碗茶”要卖出比现磨小杯咖啡的高价,就像“草青”卖得比“龙井”更贵一样,等到中国人吃懂了咖啡之后,星巴客的“文化”还有“点石成金”的效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