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余谈
(2013-10-13 09:20:49)
标签:
徐枋与杨明远书作文技巧文化 |
分类: 文化 |
——读徐枋《与杨明远书》的一点心得
前些日子,写了“研究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的博文,其章谈了文章的气、血、脉和骨肉。今天偶翻徐枋的《居易堂集》,其中《与杨明远书》也谈了这个问题,不过说法有些不同:
夫作文,贵有筋节。筋节者,段落也。于文则为段落,于人则为骨格。夫人之骨有长者,有短者,有巨者,有细者,有横者,有竖者,有圜者,有锐者,有合用者,有独用者,有接续以为用者,体类不同,各适其款,然后贯之以筋脉,而运之以气血,则为人矣。文犹是也。其段落者,骨格也,其意与气者,筋脉也,而词藻,则血肉也。故段落既定,而少意气以贯之,则脉不属;有段落、意气,而少词藻,则色不荣。
以下细论文章筋节,容不详摘。其中论文窍要之语是:“段落得而后意气行,意气行而后精采出,三者亦相须为用,莫分先后,无有主宾者也。如逐事为叙,逐段衍说,一事数语,扉有重轻,则段落不分而意不立,意不立则气不行,气不行而精采索然矣。所谓精采者,乃精神丰采也,非词藻之谓也。词藻止可点缀装饰,而不可以为实用。”
徐枋此论是自己对于文章学的体会,就如何作文,很有指导意义。但文章之学,技在文章之内,功在文章之外。我前文谈的研究能力,是文章之外的功,这个功做好了,再加上文章技能,文章的主题、观点、论据磨碾成熟,骨格筋节自然会站立起来。意、气未生,何来筋节?所以,徐枋先生的谈论,只是假定意、气已生之后的作文技巧。如果文章处理不好,就不能很好地表达作者的观点、情感和态度,看一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大体可以从其“精神丰采”观之,这是我读徐枋《与杨明远书》的一点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