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周育民
周育民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674
  • 关注人气:17,2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节的感想

(2013-09-11 14:03:13)
标签:

教师节

送礼

杂谈

分类: 人生

教师节的感想

教师节,收到许多已毕业学生的电话和短信问候,不一一回复。谢谢诸位的关心。

你们现在都在中学和大学担教职,我也同样祝你们教师节快乐。

教师节,对于教师而言,只是极其平凡的一天。每个教师都照样忙于自己的教学、科研,还多了一份开学迎新生的工作。教师节的意义何在?我想,主要还在于留住一份师生的记忆,就像敬老节提醒我们关注父母和老人一样。我们在做老师,但都是曾经的学生,节日里的一声问候,一次拜访,都会唤起师生间的美好回忆。

我的大学老师,有些已经不再人世。但在教师节前后,总会想起他们的音容笑貌。还在世的,也到了八九十的高龄,总想安排一点时间在教师节前后去看看,道一声平安和祝福。人生在长河中,有许多记忆会像河水一样流逝,但岸边的有些草木、山岗,会成为我们的人生坐标,永远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父母、兄弟姐妹、妻子丈夫、子女,会与我们共同走过一段很长的道路,但老师,只会在你的人生道路上送你短短的一程。送过学生很多,老师记不住,但每个学生,不管还有没有联系、有没有问候,都会记住送过他一程的老师。

教师节的变味,网上已经议论很多。我想,作为教师和家长都应该认真思考。学生在节日拜访老师,略带薄礼,人之常情。在我看来,前提有两个,一是学生已经工作,有了自己的经济能力,第二是礼必须薄,表达心意即可。用家长的钱送礼,这没有道理,无论是小学生还是研究生,都不要干这种事。离开学校,有了工资收入,来看看老师,也不必送重礼。“礼轻情义重”,如果反过来读,“礼重情义轻”,师生之间反而显得生份了。学生拿了家长给的钱给老师送礼,或者省下自己的伙食费来送礼,如果老师有“良心”,会觉得很不安;强行退礼,破坏了师生相见的气氛,老师反而显得很“无礼”。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常有手足无措的无奈之感。我也知道,研究生都已成年,节日期间来看老师,两手空空总觉得过不去,我在这里订一条规矩,看看这样行不行,每个学生拿一二十元钱,凑起来买点瓜果茶叶之类的东西。人均超过二十元,就算违规“重礼”,老师就得想办法还。这也是当今“人情世故”下的无奈。学生也不必再为礼“薄”到什么程度纠结犯难,把心思用到做学问上去。

我从小学到大学,没有教师节,也没有向老师送礼的事情,到今天还弄不清楚怎么送礼。两手空空到老师家去做客聊天,也是常有的事。我也希望我的学生能这样。师生之间,以学结缘,应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少一点人情世故,反而味道更醇、更香,将来回味,仍有余甘。现在中小学生在教师节送礼成风,都是家长给闹得,以为不送礼,老师就会对他儿子或女儿会怎么的。如果老师的素质真是如此,你送了礼又能改变什么?将来学生毕业长大成人,回想当年被“强迫”送礼,这师生之间还有什么甘味?收了礼金礼品而“送人一程”,这老师当的还有什么趣味?只要学生上进,对老师而言,这是最大、最重的“礼品”。

教师节,还有一些“入室弟子”没有发来短信,这也没有关系。我知道,有些同学总觉得自己“混”得不好,有点无颜面对的自惭。其实,从校园走上社会,人生际遇会有差异,这很自然。对于老师而言,一个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只要能够在社会上自食其力,做个“好人”,就是一种“成功”。刘志军、刘铁男、张曙光,过去肯定是他们的老师所骄傲的学生,现在带给他们的却是耻辱。我作为一个老师,带出的学生未必个个是大任之材,所期望的,只要个个能自食其力,在社会上正正当当做人,尽自己的力量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能够做到这样,你们就是“成功者”,老师就不会有“失败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