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周育民
周育民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636
  • 关注人气:17,2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奸”与黑话

(2012-09-27 15:32:31)
标签:

汉奸

打老人

韩德强

爱国贼

杂谈

分类: 世事

“汉奸”与黑话

江湖黑话,制作和使用的方式很多,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污名化”。什么是污名化呢?就是把一些正统道德伦理和法制观念看来是具有尊严、合法、不能侵犯的东西冠以具有贬义、负面的名称,加以亵渎、侮辱,使一些施以强暴、损害、侵犯的行为具有某种道德上的“正义”性,或者使施害者减轻道德上的负罪感。因此,使用黑话,往往是匪徒和黑社会组织的一个重要的话语特征。

举一个例子。“窑子”,是旧时代社会下层对妓院的一个俗称,谁都可以进去“操”。“逛窑子”,对于男性主顾来说,在那个时代,并不是严重的道德问题,更无所谓犯法。把官府称为“威武窑子”,庙宇称为“哑吧窑子”,民居也称为“窑子”便成了一种黑话。打劫或行窃这些地方,无非就是逛一下窑子而已。

江湖黑帮有作恶犯法的自知之明,黑话的技巧也难以发挥到把攻击对象贬损到该打该抢的极致。现在流行的“汉奸”一语,就是黑话“污名化”技巧使用的极致。能发挥到这种极致而毫无顾忌,是因为使用者自视已占据社会道德的制高点,而一旦谁背上这个“污名”,就可以成为受到道德和人身直接攻击的对象。韩教授先将老人扣上“汉奸”的帽子,然后把自己变成了“拳诛汉奸”的“英雄”,从话语技巧而言,是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黑话技巧。

现在的网络上,有一种戾气,看谁的言行不顺眼,就给他扣上一顶“汉奸”的帽子,各种污言秽语随之而来,就差没有“电脑杀手”的神技了。一旦与“汉奸”照面,甩巴掌不过是一个“薄惩”而已。所以韩教授振振有词,毫无羞耻,也是理所当然了。不知谁发明了一个“爱国贼”的名词,那么是不是还有个“爱国匪”的名词?披上“爱国”的外衣,就可以行贼盗之事,文明法制发展到今天,大概一般人都不会认同。

比起在“爱国”的名义下砸商店、汽车之类,在“爱国”的名义下直接侵犯普通公民的人身,可能要严重的多。今天有人可以“爱国”的名义打别人而不受制裁,明天就有人可以“爱国”的名义打你——随便那个他看不顺眼的公民,因为你是“汉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