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蚩尤良渚文化遗骨蒋村火黄子孙文化 |
分类: 世事 |
考古新闻卖什么“骨骨头汤”!
最近,有关考古的新闻越出越奇,“女娲”遗骨发现的新闻一经暴炒,顿时引起网民围观,弄得考古界人士赶紧出来辟谣。风波刚平,又出现了“江苏出土蚩尤原型遗骨”的新闻。而实际的考古发现,不过是在兴化蒋庄发现了良渚文化时期的一个墓葬群,其中有数百具完整的人类遗骨。不过是因为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说了一句:考古学证明,良渚人无论从存在时间,还是分布空间上,都同古代传说中的蚩尤部落非常接近,可以说是蚩尤传说的原型。于是就有了“江苏出土蚩尤原型遗骨”的新闻。
蚩尤是与黄帝、炎帝齐名的传说中的一个部落联盟的酋长,蚩尤部落的分布地区,古史记载和学术界的观点向来存在着诸多分歧,认为蚩尤部落分布在今天的山东、江苏一带地区,只是其中的一种说法。而古史记载的分布范围可以西达山西,东至滨海。因此,在这一广大地区内发现的距今5000-4000年间的人类遗骨,都可以假设有可能是“蚩尤原型遗骨”。请问这样的新闻炒作有何意义?良渚文化只是考古文化类型的一个名称,如果不是记者胡说的话,林留根所长的“良渚人”也是一个莫名其妙的“新名词”。当我们把古人类称之为“某某人”的时候,是一个以发现地名命名的特定的人类学名称,而不能与考古文化类型相混用。如果有良渚文化便有良渚人的话,那么就会出现“仰韶人”、“龙山人”乃至古亚文化类型的各种“人”。而以文化类型差异判定人的生理体格等方面的特征,至少目前的人类学还没有这种本事。学术界对着新闻记者谈论学术问题时,要始终记住一条行为准则:不要轻易谈论自己的容易吸引眼球的假设,因为,这种假设在新闻记者的笔下,很容易变为荒谬的新闻。
拿着古人类的遗骨,攀附上“历史名人”,煮出一锅锅具有浓厚“历史文化积淀”的“骨骨头汤”,不断在平面和网络媒体上叫卖,这就是当今考古新闻的丑态。女娲遗骨这锅汤煲坏了,再煲蚩尤这锅汤,相信接下来说不定还有什么伏羲汤、神农汤、黄帝汤、禹王汤之类,这一锅锅“骨骨头汤”卖下去,中国的考古新闻会卖得信誉扫地,一钱不值。
蚩尤的这锅骨骨头汤煲出来叫卖了,没有多少知识含量,其实重提“蚩尤”的真正新闻价值是:中华民族不都是炎、黄子孙,还有不少是蚩尤的子孙。这锅汤,那个媒体敢大声叫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