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网站“概述”的点评
(2012-05-20 19:08:19)
标签:
海关总署海关定义政府网站语文点评文化 |
分类: 世事 |
“海关总署”网站“概述”的点评
最近因为工作需要,想查一下“海关”的定义,自然首先想到看一下海关总署网站的权威论述。但稍稍一看,发现其“概述”的行文和文字毛病不少。下面是这段概述的全文,我的点评用红字标出,对不对,请网友批评,当然也希望海关总署能够采纳一二,妥善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是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这是个定义,标点符号应该是句号。“海关是国家进出境管理机关”,单从文字上看,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意思,一是国家设立的进出境管理机关,一是监督管理国家进出境的机关。但“国家”显然不能进出境,后者的意思不能成立,但从文法上这个意思也能成立。因此,为防止歧义,这个定义至少应该写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是国家设立的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但这个定义还是有问题,海关只是对出入境的物品和运输工具等进行管理,人员出入境不是海关监督管理的对象,所以海关总署的这个定义,没有对自己的进出境管理对象进行限定,失之过宽。海关不仅是一个监督管理机构,而且是一个税收机构,就像工商管理机构和税务机构不能混称一样。所以,我的修改意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是国家设立的对出入境物品、运输工具和跨境贸易监督管理和征收税费的机关。”其中“进出境”之所以改为“出入境”,也是文字搭配问题,只有“出境”、“入境”,没有“进境”这个词。加上“跨境贸易”四字,不仅是因为现在的国际贸易除货物外,还有劳务、技术等非货物贸易方式,而且旅客随身携带的出入境物品的监督管理与跨境贸易的监督管理方式存在很大的性质差别。)实行垂直领导体制。(这句话放在这里,文理不通,放在什么地方,我在下面提示。)基本任务是出入境监管、征(收关)税、打私(应为“缉私”)、统计,对外承担(?对外国承担?以下叙述看不明白,文理混乱。)税收征管、通关监管、保税监管、进出口统计、海关稽查、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打击走私、口岸管理等主要职责。
海关总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下属的正部级直属机构,统一管理全国海关(上文的“实行垂直领导体制”应移至此)。海关总署现有17个内设部门、6个直属事业单位、管理4个社会团体(海关学会、报关协会、口岸协会、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并在欧盟、俄罗斯、美国等派驻海关机构。中央纪委、监察部在海关总署派驻纪检组、监察局。
全国海关目前共有46个直属海关单位(广东分署,天津、上海特派办,41个直属海关,2所海关院校),600个隶属海关和办事处,通关监管点近4000个。中国海关现有关员(含海关缉私警察(海关缉私警察例为“关员”属分类不当,它所针对的对象主要是走私犯罪,主要从业人员来自公安院校,专业特长是刑事侦察,与海关关员的专业性质差异较大。))约5万人。
中国海关实行“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工作方针和“政治坚强、业务过硬、值得信赖”(“值得信赖”与前两句不对称)的队伍建设要求。中国海关精神是“忠诚公正,兴关强国”。
中国海关(应加“关员”,如果没有这个限定,好像所有海关人员都有关衔,但海关缉私警察似行警衔制度,海关院校似行教师专业技术职称制度)实行关衔制度。关衔设五等十三级。分别为一等:海关总监、海关副总监;二等:关务监督(一级、二级、三级);三等:关务督察(一级、二级、三级);四等:关务督办(一级、二级、三级);五等:关务员(一级、二级)。
中国海关不断优化通关模式、监管体系、管理机制和队伍素质。在通关模式方面,实行以企业守法管理为基础的分类通关,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在监管体系方面,着眼提高海关监督管理整体效能,理顺三级事权,发挥一线监管、后续管理、打击走私等各方面力量的作用,加强与外部的沟通协作,建立起与“大通关”相适应的,综合性、整体性海关大监管体系;在管理机制上,建立起规范有序、运作顺畅、监督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完善海关决策指挥、组织协调、督办落实、考核评估、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管理制度;在队伍素质方面,提升各级领导干部驾驭复杂局面、掌控管理风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广大关员的责任心、工作技能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概述文字应简要明确,这段文字写得有点虚,套话太多,无从置评。)
一段概述文字,不过一千多字,文词不严谨、文理不通顺之处即有数处,再加上空话套话,可以说是篇不及格的作文。政府网站的概述,是一个政府机构的“门面”。公众通过“概述”,可以准确地了解这个政府机构设置的法律依据、性质、基本职能、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和历史沿革,行文要慎重其事,忌用套话、虚话。
(发出这个博文后,最近发现有关海关的定义,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看来这个海关法的定义问题,责任不在海关总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