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洪葭管先生获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
(2012-01-07 12:11:58)
标签:
洪葭管终身成就奖金融史情感 |
分类: 人生 |
祝贺洪葭管先生获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
从网上看到洪葭管先生获金融教育基金会颁发的2011年度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的消息,十分高兴,由衷祝贺。
洪老是我走上学术道路的引路人。在今年出版的《史海试勺》自序中,我曾简略地谈到洪老:“初中毕业以后,我当了建筑工人,后来单位领导看我能写些东西,就让我当会计。在会计学习班里,担任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是中国金融史专家洪葭管先生。三个月的学习很快结束,但与洪葭管先生的联系一直保持到今天。1977年通过‘文革’第一次高考后,我于1978年初进入大学。在大学时代,最初选择研究晚清经济史,就是受了洪先生的影响。受到他给我的郑友揆先生的论文打印稿《19世纪后期银价、钱价波动与我国物价及对外贸易的关系》的启发,我在大学二年级撰写了《银贵钱贱对1843-1856年中国外贸的影响》。”
那次由上海市房地局举办的那次会计学习班,是房地产系统会计的岗位培训,时间是在1974年冬天,地方是在徐家汇老育婴堂旁边现在是老火车站餐厅的位置——现在已经不存在了。这个学习班时间很短,请来的教师,就我现在以一个老教师的眼光去审视,除了洪先生以外,教会计、财务管量的,都非常优秀。学生数量不多,全天上课和训练,效率极高。同学中不少现在都已退休或接近退休,多年没有联系,但还记得不少人的音容笑貌。其中出了名的,也就是现在的副市长沈骏了。因为我在中学里读过《资本论》,在洪先生上课之后,经常向他讨教,所以洪先生上课前或上课后,就到我这个小组来坐坐。学习班结束以后,我有时会到外滩中国人民银行大楼,去洪先生的金融史研究室看看他。记得高考之前,我觉得像我这样初中毕业的文化程度恐怕不行,还是受到洪先生的鼓励。大学两年级时写得那篇论文,魏建猷先生向学报推荐发表之后,夏笠先生建议我再找一个专家审查一下,我讲可以让复旦大学的吴杰先生看一下。但系里没有老师与吴杰先生熟悉,我就找了洪先生,洪先生爽快地答应写信给吴杰先生。吴杰先生看过文章以后,作了很高的评价。后来我读了研究生,魏先生讲近代金融史这门课,就请洪葭管先生上。那时的讲课费很低,两个多小时只有三十元,到他家里听课,还是招待茶水、咖啡、点心。三十年过去,这些依稀往事,在我的心中依然十分珍贵。
初识洪先生时,他才五十多岁,身材瘦削,温文尔雅,如今已过九十,容貌风度依然。洪先生在中国金融史研究上的成就早就为海内所公认,但是,他始终保持着每天十个小时以上的工作时间。有时一起参加学术会议,逢到会议合影,洪老总是站在后排。有一次,去年已故的朱宗震先生对我说,前排坐着的有几个能与洪老比资历比成就的?我只能笑笑说:“洪老一向为人低调。我们学校聘请洪老给我上课时,洪先生还专门写信通知,我现在的职称是副研究员,上海师大的聘书不要高于这个职称。本来是一个兼职教授的聘书只能改成兼职副教授了。”最近几年,我因健康等原因,去洪老那里少了。去年有一次开会,有位青年学者告诉我,洪老时常叨念我,他明显老了,行动也有些不便。我听了有点急,会后马上到他那里去,结果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他说,我年纪虽然过了九十,但是眼不花,腿不酸,上楼下楼都没有问题。他的书桌上,依然放满了一大堆书籍和一叠稿纸。唯一遗憾的是,他还像老一代知识分子那样的工作方式,不用电脑和网络,还得经常去图书馆查找一些现在从网络上俯拾可得的资料。
作为学生和晚辈,在洪老荣获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之际,我拉扯这些与洪老学术成就无关的陈年往事,只是想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爱戴之情,并由衷地祝福洪老长寿、健康!